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裳 〔宋代〕《雪》
云上江天意已浓,
化机先下隔年功。
明吞夜后梅花月,
狂弄春前柳絮风。
清悟胸襟吟更逸,
寒惊毛骨醉还空。
渔蓑归去岂其乐,
相贺惟闻田舍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天雪景的浓厚氛围。雪花如同机巧的化身,提前降临,带来了隔年的功名。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梅花,夜晚的静谧中,春风夹杂着柳絮,显得更加狂放。在清冷的气氛中,诗人感悟到胸怀的开阔,吟唱时更加洒脱。寒冷的气息让人毛骨悚然,而醉意却又让人感到空灵。渔夫披着蓑衣归去,难道这不是一种乐趣吗?唯一听到的,是田舍老翁的祝贺声。
注释:
- 云上:指高空中的云,寓意天高地远。
- 江天:江面与天空,指江水和天空的景色。
- 化机:指自然变化,雪花的降落。
- 梅花月:梅花在月光下的景象。
- 柳絮风:春天柳树的絮状花朵随风飘扬。
- 渔蓑:渔夫用的衣服,象征着渔民的生活。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雪景和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裳,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观察和人生哲思,风格清新脱俗,具有较强的个性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雪后,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雪》一诗,通过描写雪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细腻,诗人通过“云上江天意已浓”引入,极具画面感,仿佛让读者置身于雪花纷飞的江天之中。接着,通过“化机先下隔年功”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悟,雪的降临不仅是自然现象,也是时间的象征,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时光。
诗中“明吞夜后梅花月”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梅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动人,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诗人在“狂弄春前柳絮风”中表现出春天的气息,柳絮在风中飞舞,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这种对比使得冬雪的寒冷与春天的温暖形成鲜明对照,既有对严冬的描写,也有对春回大地的期待。
最后的几句,通过“渔蓑归去岂其乐”传达出一种生活的哲学,尽管生活艰辛,但渔民归去的那一刻却能感受到简单的快乐,透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这首诗在形式上严谨,内容上丰富,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深刻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上江天意已浓:高空中的云彩,使得江水和天空的意境更加浓厚。
- 化机先下隔年功:雪花的降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仿佛是在为过去的努力结果。
- 明吞夜后梅花月:夜晚的月光照耀下,梅花显得更加明亮而美丽。
- 狂弄春前柳絮风:春天即将来临,柳絮在风中飘荡,表现出春的活力。
- 清悟胸襟吟更逸: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悟到胸怀的开阔,吟唱更显得洒脱。
- 寒惊毛骨醉还空:寒冷的气氛让人感到震撼,醉意又让人感到超脱。
- 渔蓑归去岂其乐:渔夫披着蓑衣归去,难道这不是一种乐趣吗?
- 相贺惟闻田舍翁:惟有田舍翁的祝贺声在耳边回响,显得温暖而亲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与时间的流逝相结合,表现出自然的哲理。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使读者更能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雪景为背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雪:象征着纯洁、宁静和时间的流逝。
- 梅花:象征着坚韧、高洁的品格。
- 柳絮:春天的象征,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 渔蓑:象征着简单、质朴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明吞夜后梅花月”描绘了哪个景象?
- A. 雪花
- B. 梅花在月光下
- C. 柳絮
- D. 渔民归去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 A. 对战争的反思
- B. 对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 C. 对财富的追求
- D. 对历史的赞美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黄裳的《雪》和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象,但王维更注重山水的静谧,而黄裳则通过雪景传达内心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黄裳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