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示道温》
时间: 2025-02-04 17:07: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当归卧水云乡,不必功名似子房。一黍精华空色大,百年行数古今长。谁知扰扰还三得,独向冥冥遣两忘。少室山头星月近,紫微垣下起天香。
白话文翻译:
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卧在水云之间,不必追求功名像张良那样?一粒黍米的精华空旷而伟大,百年行走的古今长河依然流淌。谁能知道纷扰之间还有三种得失,自己独自面对那无尽的虚无,遗忘了一切。少室山头的星月近在咫尺,紫微垣下飘起阵阵天香。
注释:
字词注释:
- 何当:何时,什么时候。
- 归卧:返回安卧。
- 水云乡:指清幽、闲适的生活环境。
- 子房:指汉代的张良,以智谋和功名著称。
- 一黍:指一粒黍米,象征微小却重要的事物。
- 扰扰:纷扰、喧嚣。
- 三得:指三种获得,具体含义往往与个人的得失有关。
- 冥冥:形容无形无象的状态,难以捉摸。
- 两忘:指忘却一切。
- 少室山:指少室山,位于河南,风景优美。
- 紫微垣:指星宿的地方,古代对天文的称呼。
典故解析:
- 子房:张良,汉初著名的谋士,代表了追求功名的典范。
- 少室山:与道教文化有关,少室山是道教名山之一,象征隐逸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裳,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较为关注个人隐逸生活,常以自然景象和道理作为创作素材。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个人理想和社会地位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整体上流露出一种对世俗功名的淡然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开篇提出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表达出一种“何时”能实现的无奈感,紧接着以张良的功名作为对比,显示出诗人对名利的看淡。接下来的“一黍精华”映射出微小事物的意义,强调了即使生活在庸常之中,也有值得珍视的部分。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谁知扰扰还三得”,表现出对纷扰世事的反思,似乎在问世俗的得失是否真有意义。然后转向一种独处的状态,表现出对冥冥之中的淡泊心境。最后以“少室山头星月近,紫微垣下起天香”收尾,展现出一种理想的自然景象,传达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当归卧水云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 不必功名似子房:强调了对名利的漠视,提及张良作为对比。
- 一黍精华空色大:用黍米的象征性,说明微小事物的深意。
- 百年行数古今长:感慨历史的悠久和人生的短暂。
- 谁知扰扰还三得:反思世事纷扰中的得失。
- 独向冥冥遣两忘:表明一种超脱的态度,追求忘却世俗。
- 少室山头星月近:描绘自然的美好,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紫微垣下起天香:象征着美好的气息,暗示理想生活的甜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黍精华”比作人生的意义。
- 对仗:如“扰扰还三得”和“冥冥遣两忘”,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少室山、紫微垣象征隐逸与理想的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功名的淡然态度,强调了小事物的深邃价值,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云乡:象征自然、闲适的生活。
- 功名:代表世俗的追求。
- 一黍:象征微小而重要的事物。
- 星月: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天香:象征理想生活的纯净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子房”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张良
- C) 诸葛亮
- D) 孙权
-
“何当归卧水云乡”中的“水云乡”象征什么?
- A) 追名逐利
- B) 田园生活
- C) 隐逸生活
- D) 喧闹城市
-
诗中提到的“少室山”是指?
- A) 一座名山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生活方式
- D) 一位名士
答案:
- B) 张良
- C) 隐逸生活
- A) 一座名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诗作相比,黄裳的诗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对外部世界的淡泊,王维则更多地通过自然景象来表现内心的宁静。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但在表达方式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