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

时间: 2025-01-24 12:02:45

长为乡思侵,望极即沾襟。

不是前山色,能伤愁客心。

平芜连海尽,独树隐云深。

况复斜阳外,分明有去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为乡思侵,望极即沾襟。
不是前山色,能伤愁客心。
平芜连海尽,独树隐云深。
况复斜阳外,分明有去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常常受到乡愁的侵扰,望向远方时,眼泪不由自主地沾湿了衣襟。那不是眼前山色的缘故,却是让我这个愁苦的旅人心中所感受到的伤感。平坦的田野一直延伸到海边,只有一棵孤树隐没在浓云之中。更何况在斜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清晰的那些归鸟。

注释:

  • 乡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沾襟:湿润衣襟,形容眼泪流下。
  • 前山色:眼前的山景。
  • 伤愁客心:伤感而又忧愁的旅人之心。
  • 平芜:平坦的田野。
  • 独树:孤独的树。
  • 隐云深:隐藏在深厚云层中的情景。
  • 况复斜阳外:更何况在夕阳的映照下。
  • 去禽:归去的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涂,唐代诗人,字道明,号松隐,晚号高卧。生于盛唐时期,其诗风典雅、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崔涂流亡在外的时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旅途中的孤独感。唐代是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许多文人因战乱而离乡,诗中反映了这种普遍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远望》是一首充满乡愁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远方景物的描绘,表现了旅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开篇“长为乡思侵”,便直接点明了主题,乡愁如潮水般涌来,令人难以抗拒。接着,“望极即沾襟”生动地描绘了望向远方时,因思念而流下的泪水,情感真挚而细腻。紧接着,诗人用“不是前山色”来说明,眼前的山景并没有令他如此伤感,而是他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在作祟。

整首诗的意象非常清晰,诗人描绘了“平芜连海尽”的广阔景象,凸显了旅人身处的孤独与渺小。而“独树隐云深”则更加强调了这种孤独,只有一棵孤树在浓云中静默,仿佛映射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最后“况复斜阳外,分明有去禽”,夕阳下归鸟的身影,既是对归乡的渴望,也是对无情时光流逝的感慨。

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将自己深切的情感融入其中,展现了他对故乡难以割舍的爱与思念。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深邃,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为乡思侵:常常受到思乡之情的侵扰。
  2. 望极即沾襟:目光望向远方时,眼泪不由自主地沾湿了衣襟。
  3. 不是前山色:这不是因为眼前的山色所造成的。
  4. 能伤愁客心:能够伤害旅人愁苦的心情。
  5. 平芜连海尽:平坦的田野一直延伸到海边。
  6. 独树隐云深:只有一棵孤独的树隐藏在深厚的云层中。
  7. 况复斜阳外:更何况在夕阳的余晖下。
  8. 分明有去禽:清晰可见的是一些归去的鸟。

修辞手法:

  • 比喻:“乡思侵”比喻乡愁如潮水般涌来。
  • 拟人:“独树隐云深”赋予孤树以情感,表现其孤独。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乡愁,表达了作者在异乡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孤独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心灵的孤寂与对归属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乡思:象征思乡情感。
  2. 沾襟:象征眼泪与情感的流露。
  3. 平芜:象征广阔而孤独的心境。
  4. 独树:象征孤独与渺小。
  5.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归属的渴望。
  6. 去禽:象征归乡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为乡思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恋人的思念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朋友的思念
  2. “望极即沾襟”中的“沾襟”指的是什么?

    • A. 衣服上的花纹
    • B. 流下的泪水
    • C. 风吹动的衣服
  3. 诗中“平芜连海尽”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繁花似锦的田野
    • B. 广阔的田野延伸到海边
    • C. 高山峻岭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崔涂的《远望》与王维的《送别》,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王维更侧重于离别的感伤,而崔涂则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心灵的孤独与渴望归乡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