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北固》

时间: 2025-01-11 21:54:31

北固临江峙,层峦接碧霄。

楼吞京口月,钟落海门潮。

带雨拾山果,披云采药苗。

石磐逢老衲,指点说金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登北固
作者: 张鸿佑 〔清代〕

北固临江峙,层峦接碧霄。
楼吞京口月,钟落海门潮。
带雨拾山果,披云采药苗。
石磐逢老衲,指点说金焦。

白话文翻译:

北固山傍江而立,层层山峦直插蓝天。
楼阁吞吐着京口的明月,钟声随潮水落入海门。
在雨中采摘山中的果实,披着云雾采集药草。
在石磐上遇见老和尚,他指点我说金焦。

注释:

  • 北固: 指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临江峙: 依江而立,挺拔而立于江边。
  • 层峦: 指重叠的山峦。
  • : 这里形容楼阁高大,似乎把月亮都吞没了。
  • 京口: 古称镇江,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
  • 钟落海门潮: 指钟声随潮水一起落下,海门也是一个地名。
  • 带雨: 雨中。
  • 拾山果: 采摘山里的果实。
  • 披云: 披着云雾行走。
  • 药苗: 指药用植物的幼苗。
  • 石磐: 石头的平台或礁石。
  • 老衲: 年长的僧人。
  • 金焦: 一种药材,可能是指金银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鸿佑,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歌和书法见长。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雨中,诗人登上北固山,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色,感受到了身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

诗歌鉴赏:

《雨中登北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诗人内心感受的作品。全诗以北固山为背景,展现了雨中山水的清新与宁静,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首联“北固临江峙,层峦接碧霄”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北固山的高耸,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次联“楼吞京口月,钟落海门潮”则通过音响的描写,体现出一种静谧而又壮丽的意境,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后两联则转向诗人自身的行为,带雨拾果、披云采药,突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探索与追求。最后通过“石磐逢老衲”,引出一位老和尚的智慧,似乎暗示着一种人生哲理的传达,让人反思人生的意义。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与深邃的智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北固临江峙: 北固山面朝江水而屹立,给人一种雄伟的感觉。
    • 层峦接碧霄: 形容山峰层层叠叠,直通蓝天,表现出自然的伟岸。
    • 楼吞京口月: 形象地描绘出高楼仿佛吞没了京口的明月,表现出空间的广阔。
    • 钟落海门潮: 描述钟声随着海潮而落,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带雨拾山果: 在雨中采摘山果,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
    • 披云采药苗: 走在云雾中采药,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 石磐逢老衲: 在石头上遇到和尚,突显了人文的交融与内心的思索。
    • 指点说金焦: 老和尚的指点,象征着智慧的传承与生活的启示。
  • 修辞手法:

    • 比喻: “楼吞京口月”用夸张表现高楼的宏伟。
    • 对仗: 随处可见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山水、雨、月、老僧等意象交织成一幅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画面。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北固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与深邃的智慧。

意象分析:

  • 北固山: 代表着高耸的自然景观,象征着人的追求与向往。
  • : 象征着生命的滋润,带来新的希望。
  • : 代表着宁静与思考,寄托着诗人的情感。
  • 老僧: 象征着智慧和人生的引导,传达了哲理的启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雨中登北固》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张鸿佑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京口”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京
    • B. 镇江
    • C. 南京
    • D. 上海
  3. “楼吞京口月”中的“吞”字用来形容什么?

    • A. 重
    • B. 高大
    • C. 有趣
    • D. 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对比张鸿佑的《雨中登北固》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张鸿佑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壮丽的场景与豪情。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诗词鉴赏与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