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荅孔秀才
作者: 齐己 〔唐代〕
早向文章里,能降少壮心。
不愁人不爱,闲处自闲吟。
水国云雷阔,僧园竹树深。
无嫌我衰飒,时此一相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闲适生活的向往。开头提到年轻时对文章的热爱,能够抑制年轻人的浮躁心态;接着说不担心没人欣赏自己的作品,在悠闲的地方依然可以自得其乐。最后描绘了水乡的辽阔和僧院的幽静,尽管年纪已大,但仍然有人来访,彼此之间并无嫌弃。
注释
- 早向:早早地向……倾心。
- 文章:指学问、文学。
- 降:抑制、减轻。
- 少壮心:年轻人急躁的心态。
- 闲处:指悠闲的地方。
- 水国:水乡,形容水面广阔。
- 云雷阔:云层和雷声都显得辽阔,形容自然的壮丽。
- 僧园:僧侣的园子,通常环境清幽。
- 衰飒:指年纪大了,气质显得衰老。
- 相寻:互相寻找,来访。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齐己(约704-770)是唐代著名的僧人及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达对自然与人性的热爱。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禅意,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悠闲。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在社会动荡与个人追求之间,他选择了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实现。
诗歌鉴赏
《荅孔秀才》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自然之美。诗中第一句“早向文章里,能降少壮心”,展现了作者在年轻时对知识的渴求,强调了文学的力量能抑制年轻人的急躁心态,这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反思,也是对青年人的劝诫。接下来的“不愁人不爱,闲处自闲吟”则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作者对外界的评价并不在意,唯有在幽静的环境中才能找到内心的安宁。
后两句“水国云雷阔,僧园竹树深”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和谐,水乡的辽阔与僧院的幽深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最后一句“无嫌我衰飒,时此一相寻”表达了一种自信与豁达,即使年华已逝,仍有友人相访,不必在意年龄的衰老,展现了老年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在悠然自得中流露出一种人生态度,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淡然心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早向文章里:表明年轻时对文学的向往。
- 能降少壮心:强调学问可以平抑年轻的急躁。
- 不愁人不爱:不担心自己的才华无人欣赏。
- 闲处自闲吟:在悠闲的环境中自得其乐。
- 水国云雷阔:自然景观的广阔与壮丽。
- 僧园竹树深:僧院的宁静与深邃。
- 无嫌我衰飒:对衰老的接受与坦然。
- 时此一相寻:友人来访的温暖与欣慰。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水国”与“云雷”形容自然的辽阔。
- 对仗:如“水国云雷阔,僧园竹树深”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对生活的淡泊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老年人的豁达与乐观。
意象分析
- 水国:象征着宽广与自由。
- 云雷: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壮丽。
- 僧园:象征着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竹树:象征着坚韧与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早向文章里”表达了什么?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知识的渴望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B -
“不愁人不爱”说明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追求名利
B. 对外界评价的漠然
C. 对友谊的怀疑
答案:B -
诗中描绘的“水国云雷阔”主要表现了什么意境? A. 自然的壮丽
B. 人生的孤独
C. 内心的冲突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静夜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齐己的《荅孔秀才》和王维的《鹿柴》都有对自然的描写,但齐己更偏重于内心的沉静与友谊的珍视,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人际的疏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齐己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