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寄别修睦上人》
时间: 2025-01-11 02:28: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心乞得见秋风,双履难留去住踪。
红叶正多离社客,白云无限向嵩峰。
囊中自欠诗千首,身外谁知事几重。
此别不能为后约,年华相似逼衰容。
白话文翻译:
我希望能在秋风中与你相见,但双足难以留下来,无法停留。
红叶正多,离开社团的客人;白云无尽,向着嵩峰飘去。
我囊中虽有千首诗,但谁能知道我身外的事情有多少。
这次分离无法再约定将来,年华如同流水,催促着衰老的容颜。
注释:
- 行心:行走的心情,指作者的思乡之情。
- 双履:双足,意指作者的行动。
- 社客:指离开社团的客人,暗示朋友离别。
- 嵩峰:指嵩山的高峰,象征着高远的理想。
- 囊中自欠:口袋里自觉缺少,指自己缺乏诗作。
- 身外:指生活在外的纷扰事务。
- 年华:指岁月,时间的流逝。
- 逼衰容:意为催逼着容颜衰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79年,卒年不详。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作品多以山水、抒怀为主题,表达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齐己与修睦上人别离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离别的惆怅。诗中秋天的意象与离别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东林寄别修睦上人》是一首充满抒情色彩的诗作,展现了唐代诗人齐己对友人修睦上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便以“行心乞得见秋风”引入,秋风原本是一个象征着凋零和离别的意象,诗人却以此表达希望与友人再会的美好愿望。然而,随之而来的“双履难留去住踪”则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无奈与愁苦,双足难以停留,正如人生的奔波不息,令人无法停下脚步。
接着,“红叶正多离社客,白云无限向嵩峰”一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冷暖,突显出离别的沉重。红叶与白云的对比,既映衬出离别的愁苦,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诗人在此用“囊中自欠诗千首”来表达内心的空虚,尽管诗作丰富,然身外事物却难以承载内心的情感与思索。最后一句“此别不能为后约,年华相似逼衰容”,不仅道出了分离的无奈,更让人深感岁月如梭,人生易逝,催促着容颜的衰老。
整首诗在抒情与景物描写之间找到了平衡,情感细腻且深沉,既有对友人的怀念,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齐己作为唐代诗人的深厚情感与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心乞得见秋风:表露出诗人想要在秋天的风中与友人相见,流露出浓厚的思念之情。
- 双履难留去住踪:双脚难以停留,象征着人生的无奈与漂泊,表达了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
- 红叶正多离社客:红叶象征离别,暗示着诗人与友人即将分离的心情。
- 白云无限向嵩峰:白云飘向高峰,寓意着理想和追求,反映出诗人的抱负。
- 囊中自欠诗千首:虽然拥有众多诗作,却难以表达内心的情感,显示出内心的空虚。
- 身外谁知事几重:外界的纷扰与复杂,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 此别不能为后约:分离后难以再约定未来,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惆怅。
- 年华相似逼衰容:时间的流逝催促着容颜的衰老,突显出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风、红叶与友人别离相联系,形成情感共鸣。
- 对仗:诗中“红叶正多离社客,白云无限向嵩峰”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秋风、红叶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离别,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怀念,展现了唐代士人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变迁与离别,带有淡淡的忧伤。
- 红叶:代表着离别与哀愁,暗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白云:象征理想与追求,寓意着自由与远方。
- 嵩峰:代表目标与理想,体现出对高远处境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红叶”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喜悦
- C. 荣华
- D. 友情
-
“囊中自欠诗千首”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空虚
- C. 快乐
- D. 忧伤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爱情
- B. 友谊与离别
- C. 自然风光
- D. 仕途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别》
- 温庭筠《梦江南》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送友人》相比,齐己的《东林寄别修睦上人》更加强调内心的感伤与哲思,李白则以豪放的情感展现友谊的豪迈。两首诗虽然都描绘了离别的情景,但表达方式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体现了各自诗人的风格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齐己诗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