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早发》

时间: 2025-01-11 05:37:37

舟子相呼起,长江未五更。

几看星月在,犹带梦魂行。

鸟乱村林迥,人喧水栅横。

苍茫平野外,渐认远峰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子相呼起,长江未五更。
几看星月在,犹带梦魂行。
鸟乱村林迥,人喧水栅横。
苍茫平野外,渐认远峰名。

白话文翻译:

船夫在呼喊着起航,长江上天色尚未亮。
偶尔看到星星和月亮,心中仍带着梦的余韵。
鸟儿在村庄与树林间飞舞,人们在水边的栅栏旁喧闹。
在辽阔的平原之外,渐渐能够辨认出远处的山峰名。

注释:

  • 舟子:指船员或船夫。
  • 未五更:指天刚亮,五更是夜间的一个时段。
  • 几看:偶尔看到。
  • :仍然。
  • 梦魂行:梦中的神魂仍在游荡。
  • 鸟乱:鸟儿飞翔混乱。
  • 村林迥:村庄与树林分离,形成独特的景象。
  • 人喧:人们的喧闹声。
  • 水栅:水边的栅栏。
  • 苍茫:辽阔而模糊的样子。
  • 渐认远峰名:逐渐能够认出远处山峰的名字。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历史典故,但描绘的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反映了唐代诗人对江河湖海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字景初,号山人,唐代诗人,生于755年,卒年不详,原籍今山西太原,晚年隐居于江南。齐己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江行早发》写于齐己旅途中,表现了他对江河自然景观的感受,以及在清晨出发时的心境。诗中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江行早发》是一首描绘清晨江河景色的诗,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的开头以“舟子相呼起”引入场景,表现出晨曦初现前的忙碌与生活的气息。接着“长江未五更”,通过时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让人感受到清晨的宁静与美好。诗人“几看星月在,犹带梦魂行”,展现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给人一种恍惚的感觉,仿佛在梦中徘徊。

接下来,鸟儿在林间飞舞,人们在水边的喧闹声,描绘出一种生动的生活场景,仿佛在提醒读者生命的活力与繁忙。最后,“苍茫平野外,渐认远峰名”则将视野从近景扩展到远景,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未来的展望。

整首诗情景交融,透过细腻的描写和轻快的节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诗中流露出的情感与自然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舟子相呼起:舟子们在互相呼喊,准备起航,表现出早晨的忙碌与活力。
  • 长江未五更:时间尚早,长江的景色在五更天的曙光中显得尤为动人。
  • 几看星月在:偶尔还能看到星星和月亮,表明天色尚未完全亮起。
  • 犹带梦魂行:心中仍然怀着梦境的感觉,表现了一种朦胧的状态。
  • 鸟乱村林迥:鸟儿在村庄与树林之间飞翔,描绘出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 人喧水栅横:人们在水边的栅栏旁喧闹,展现了生活的热闹与繁忙。
  • 苍茫平野外:在辽阔的平原之外,景象显得更加开阔。
  • 渐认远峰名:逐渐能辨认出远处的山峰,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舟子相呼起,长江未五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鸟乱村林迥”,使得鸟儿的飞翔更具生动感。
  • 意象:诗中通过星月、鸟鸣、人声等意象来表现清晨的气氛,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热情,传达了在旅途中感受到的宁静与生机。诗中流露出的清晨氛围与生活气息,使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子:象征着旅途中人的努力与拼搏。
  • 星月:代表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模糊状态。
  • :象征自由与生命活力。
  • 人声:体现生活的热闹与繁忙。
  • 远峰:象征着希望与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齐己
    • C. 杜甫
  2. “未五更”指的是怎样的时间?

    • A. 正午
    • B. 清晨
    • C. 黄昏
  3. 诗中提到的“鸟乱”指的是什么?

    • A. 鸟儿的飞舞
    • B. 鸟儿的叫声
    • C. 鸟儿的栖息

答案:

  1. B. 齐己
  2. B. 清晨
  3. A. 鸟儿的飞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齐己与王之涣的作品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齐己更侧重于清晨的宁静和生动的生活场景,而王之涣则表现出更为宏大的视野和对人生的感悟。齐己的诗更为细腻,王之涣则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齐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