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刘五经
作者:齐己 〔唐代〕
往年长白山,发愤忍饥寒。
扫叶雪霜湿,读书唇齿干。
群经通讲解,八十尚轻安。
今日江南寺,相逢话世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曾在长白山苦读的经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忍受饥饿与寒冷,尽管条件艰难,但他仍旧专注于读书。无论是扫落的树叶还是湿冷的霜雪,都没有打消他学习的热情。即使年纪渐长,八十岁仍旧觉得轻松安逸。如今在江南的寺庙中,重逢老友,讨论起世事的艰难,感慨万千。
注释
字词注释
- 往年:往年,过去的年份。
- 长白山:指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著名的山脉。
- 发愤:发奋努力。
- 忍饥寒:忍受饥饿与寒冷。
- 扫叶:扫落的树叶。
- 雪霜湿:指因雪与霜而湿润的环境。
- 群经:众多经典书籍。
- 轻安:轻松安逸。
- 江南寺:指江南地区的寺庙。
典故解析
- 长白山:在古代文人中,长白山是一个理想的隐居和修行之地,象征着清净和高尚的追求。
- 八十尚轻安:古代人普遍长寿,诗人借此表达对知识和学问的执着追求,即使在高龄也不放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典雅、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佛教等题材,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对往昔求学经历的回忆与对朋友的思念之际,反映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感慨。诗中所描绘的艰苦学习经历与当时社会环境中的竞争压力密切相关。
诗歌鉴赏
《赠刘五经》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齐己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朋友的深切关怀。诗的开篇,诗人回忆起往年在长白山的艰苦求学生活,强调了在严酷环境中所表现出的毅力和决心。尤其是“扫叶雪霜湿,读书唇齿干”,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甚至不惜忍受饥寒的艰辛。
接着,诗人转向了人生的哲思,“群经通讲解,八十尚轻安”,即便年事已高,仍旧能够以轻松的态度面对生活。这句话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强调了知识带来的安稳与自信。
最后,诗的结尾在“今日江南寺,相逢话世难”中,诗人通过与老友的重逢,感慨世事的艰难与无常,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是一种个人经历的回顾,更是一种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心灵的深邃与丰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往年长白山:追溯往昔,提及长白山的经历,设置时间与地点。
- 发愤忍饥寒: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努力学习的决心与毅力。
- 扫叶雪霜湿:描绘自然环境,象征学习过程中的艰辛。
- 读书唇齿干:强调因专注学习而忽略生理需求的状态。
- 群经通讲解:说明广泛阅读并理解经典的经历。
- 八十尚轻安: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使人心境安宁。
- 今日江南寺:转移至今时今日,与朋友重聚的场景。
- 相逢话世难:抒发对世事艰难的感慨,体现人生的深邃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展现时间的流逝与心境的变化。
- 比喻:用自然景象如“雪霜”比喻学习过程中的艰辛。
- 排比:句中对学习的艰辛和知识的价值进行排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知识追求的坚定信念和对生活困境的深刻反思,展示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白山:象征艰苦与追求,代表诗人求学的坚定信念。
- 雪霜:象征艰难环境,暗示学习过程中的挑战。
- 江南寺:象征平静与友谊的重聚之地,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往年长白山”中的“长白山”指的是哪个地方?
a) 西山
b) 东北的长白山
c) 南山 -
诗中提到“扫叶雪霜湿”,主要是在描绘什么?
a) 秋天的景象
b) 学习过程中的艰辛
c) 冬天的寒冷 -
诗人对知识的态度是怎样的?
a) 不重视
b) 追求与热爱
c) 随意对待
答案
- b) 东北的长白山
- b) 学习过程中的艰辛
- b) 追求与热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但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忧愁。
- 《静夜思》:表现了思乡之情,情感更为细腻,与《赠刘五经》的哲理性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齐己诗选》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齐己及其诗作的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