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朱颜日日惊憔悴》
时间: 2025-01-11 02:35: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应天长·朱颜日日惊憔悴
冯延巳
朱颜日日惊憔悴,
多少离愁谁得会?
人事改,空追悔,
枕上夜长只如岁。
红绡三尺泪,
双结解时心醉。
魂梦万重云水,
觉来还不睡。
白话文翻译
这一首词意在表达作者对离愁的深切感受。朱颜(指美丽的容颜)日渐憔悴,令人惊叹,多少离别的愁苦又有谁能够理解?人生的变迁如同潮水般不可逆转,追悔无益,夜里辗转难眠,仿佛一夜等于一年。红绡上留下三尺长的泪水,双重的情感交织,让人心醉神迷。梦中浮现千重水云,醒来却依旧无法入睡。
注释
- 朱颜:指年轻美丽的面容。
- 憔悴:形容因忧愁或病痛而显得瘦弱、憔悴。
- 离愁:离别的忧伤。
- 人事改:人事的变化,指生活的无常。
- 红绡:一种红色的绸子,常用来形容情感的寄托。
- 魂梦:指梦境中的魂魄。
典故解析
本词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朱颜”“离愁”等词汇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离别的痛苦。作者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延巳,唐代词人,擅长写作婉约词。其作品多以描写个人情感和生活感悟为主,风格细腻而富于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离别之际,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了唐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描摹。
诗歌鉴赏
这首《应天长》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愁别绪的深厚。开篇以“朱颜日日惊憔悴”引入,直接表达了因离别而产生的悲伤与无奈。接着,通过“多少离愁谁得会”的疑问,既展示了内心的孤独,也反映了人际关系的脆弱。此处的“人事改,空追悔”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流转,令人感叹时光的飞逝。
词中“红绡三尺泪”不仅是情感的具体表现,也是对离别情感的视觉化,极具感染力。最后两句“魂梦万重云水,觉来还不睡”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强化了思念之苦,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挣扎与无法释怀的情感。
整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深刻地反映了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的交融,展示了唐代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朱颜日日惊憔悴:朱颜指美丽的容颜,日日憔悴显示了因离愁而逐渐消瘦。
- 多少离愁谁得会:表达了离别之愁苦,没人能理解。
- 人事改,空追悔:人生变迁,追悔无益,反映无奈。
- 枕上夜长只如岁:夜晚漫长,仿佛一夜等于一年,表现了内心的焦虑。
- 红绡三尺泪:用红绡寄托情感,泪水象征离愁。
- 双结解时心醉:情感交织,让人沉醉。
- 魂梦万重云水:梦境重重,意象深邃。
- 觉来还不睡:醒来后依旧无法入眠,表现思绪的纠结。
-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例如“夜长只如岁”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漫长与内心的煎熬。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离愁的深刻体验与对人生变迁的感慨,揭示了人情冷暖与命运无常的主题。
意象分析
- 朱颜:象征青春与美丽,触动人心。
- 离愁:反映人与人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
- 红绡:寄托情感的载体,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 云水:代表梦幻与思念,增添了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朱颜”指的是: A. 年轻美丽的容颜
B. 年长的面容
C. 丑陋的面孔 -
诗中“多少离愁谁得会”表达了: A. 对离愁的理解
B. 对离愁的疑惑
C. 对离愁的无所谓 -
“红绡三尺泪”中的“红绡”指的是: A. 红色的纸张
B. 红色的绸子
C. 一种花卉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离愁。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展现了对爱情的思索与感慨。
诗词对比:
- 冯延巳与李清照的作品均表达了深厚的情感,但冯延巳更多表现离愁别绪,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对爱情的思考与怀念。两者在意象和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词人研究》
- 《古诗文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