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分钗 寄君莲》

时间: 2025-01-26 04:46:02

黄昏去。

香三炷。

绿窗人共灯花语。

酒初醒。

梦难成。

谁家玉笛,唤起江城。

听。

听。

阳关句。

伤离绪。

相思多在垂杨树。

别长亭。

记叮咛。

愁心如醉,泪眼含情。

盈。

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惜分钗 寄君莲
作者: 赵我佩 〔清代〕

黄昏去。香三炷。绿窗人共灯花语。
酒初醒。梦难成。谁家玉笛,唤起江城。
听。听。阳关句。伤离绪。相思多在垂杨树。
别长亭。记叮咛。愁心如醉,泪眼含情。
盈。盈。

白话文翻译:

黄昏时分,香烟缭绕,三支香烛在燃烧。
窗前,灯光下,两人相对,低声细语。
酒刚刚醒来,梦却难以成真。
是谁家的玉笛,唤醒了江城的夜晚?
听啊,听啊,阳关的曲调,勾起了离别的伤感。
相思多在垂杨树下,
在长亭别离之际,记住那叮咛的嘱托。
愁绪如醉,泪眼中满是情意,
心中情感盈满,恰似这泪水。

注释:

  • 香三炷:指点燃的三支香,象征着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灯花语:指灯下的对话,表现出恋人间的亲密。
  • 玉笛:象征音乐,通常与思念、离别相关。
  • 阳关句:出自《阳关三叠》,传达分离的哀伤。
  • 垂杨树:常用来象征离别与相思。
  • 长亭:指送别的地方,常见于古诗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我佩,清代女诗人,生活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她的诗歌常常表达出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与思考,尤其在离别、相思等主题上尤为突出。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处于士人多次南北往来的历史背景下,诗中充满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感伤,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情感的重视。

诗歌鉴赏:

《惜分钗 寄君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诗中通过对黄昏、香烛、灯下细语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温馨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开头的“黄昏去,香三炷”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夜晚,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分别。接着,诗人用“酒初醒,梦难成”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似乎一切美好的梦境都无法成真。

“谁家玉笛,唤起江城”,这一句不仅引入了音乐元素,还表现了对故土的思念。玉笛的声音仿佛在召唤着诗人,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愁绪。接下来的“阳关句”更是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阳关的旋律与离别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整个诗意更加深邃。

最后,结尾的“愁心如醉,泪眼含情”以极为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心境,情感的盈满与泪水的交织,形成了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离别的哀伤,深刻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昏去。香三炷。
    夕阳西下,三支香烛在燃烧,寓意着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 绿窗人共灯花语。
    绿窗前,二人共聚灯下,低声交流,增添了亲密感。

  • 酒初醒。梦难成。
    醉酒刚醒,梦境却难以实现,表达出一种失落感。

  • 谁家玉笛,唤起江城。
    远处传来的笛声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

  • 听。听。阳关句。
    聆听阳关的曲调,感受到离别的伤感。

  • 伤离绪。相思多在垂杨树。
    伤感的离别情绪,多在垂杨树下,象征着相思之苦。

  • 别长亭。记叮咛。
    在长亭别离时,心中铭记对方的嘱托。

  • 愁心如醉,泪眼含情。
    心中愁绪如醉,泪眼中满是情感。

  • 盈。盈。
    表达情感的满溢,似乎再也无法抑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心比作醉,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复杂。
  • 对仗:如“别长亭”与“记叮咛”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用“唤起”形容玉笛的声音,赋予其生命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现了对爱情的珍惜与离别的伤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昏:象征着结束与离别。
  • 香烛:象征着对过往的追忆。
  • 灯花:象征着温暖与亲密。
  • 玉笛:象征着音乐与思念。
  • 垂杨树:象征着离愁别绪。
  • 长亭:象征着送别的地方。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香三炷”象征什么?
    A. 过去的时光 B. 未来的希望 C. 友情

  2. “阳关句”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别的伤感 C. 友谊

  3. 诗中提到的“垂杨树”象征着?
    A. 相思 B. 快乐 C. 财富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与失落,但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描写。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壮志与豪情,风格较为豪放。

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细腻柔情,后者豪放壮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