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元章蚕赋帖赞》

时间: 2025-01-25 22:38:21

桑柘之利被天下,而不足以芘一女。

鬓蓬手筥,而身不缕。

云织雾组,便疏曲户。

世之类此者,又何可胜数。

是将谁尤,曰本是务。

彼弃我取,维终以无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米元章蚕赋帖赞
作者: 岳珂〔宋代〕

桑柘之利被天下,而不足以芘一女。
鬓蓬手筥,而身不缕。
云织雾组,便疏曲户。
世之类此者,又何可胜数。
是将谁尤,曰本是务。
彼弃我取,维终以无窭。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对蚕桑经济的讽刺和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感慨。诗中提到桑树和蚕的价值被广泛认可,但却无法为一位女子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虽然有些人努力工作,生活却依旧拮据,这反映出社会的冷漠和不公。诗人通过描绘云雾般的织造过程,表现出对事物的复杂性和纷繁的感受。最后,诗人感慨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归根结底是人们对于利益的争夺。

注释

  • 桑柘:指桑树和柘树,古代主要用作养蚕和制丝的植物。
  • :此处意指“供养、供给”之意。
  • 鬓蓬手筥:形容头发凌乱,手中持有工具,表明辛勤劳作的状态。
  • 云织雾组:比喻织造过程的复杂与精细。
  • 维终以无窭:最终仍然无所依靠,表明生活的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字君贞,号涧溪,南宋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他以精炼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著称,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独立见解。

创作背景

《米元章蚕赋帖赞》是在当时社会经济条件下写作的,反映了诗人对蚕桑产业及其相关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米元章蚕赋帖赞》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慨,展现了蚕桑经济的繁荣背后,却隐藏着人们的辛勤付出与生活困境。诗的开头提到“桑柘之利被天下”,暗示了这一产业的广泛影响力,然而“而不足以芘一女”则揭示了经济繁荣背后普通人的艰辛和无奈。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个人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无力和微小。

诗中“鬓蓬手筥,而身不缕”生动地描绘了劳动者的疲惫状态,这种形象的描写令读者感同身受。同时,后面提到的“云织雾组”,则象征着生活的复杂与多变,表现出一种无奈的美感。整首诗在情感上交织着对生活的失望和对社会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不满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桑柘之利被天下,而不足以芘一女。”:桑树和柘树的利益虽然被众人广泛认可,但在养活一个女性的问题上却显得微不足道,暗示了社会对女性的忽视。
  • “鬓蓬手筥,而身不缕。”:描绘了辛勤的劳动者在艰辛工作后仍然衣衫褴褛,体现了劳动与生活之间的矛盾。
  • “云织雾组,便疏曲户。”:比喻织造过程复杂而精美,但生活的现实却让人感到无奈。
  • “世之类此者,又何可胜数。”:社会上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暗示了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 “是将谁尤,曰本是务。”:反映了人们在为生存而奋斗时的困惑与无奈。
  • “彼弃我取,维终以无窭。”:最后强调了在利益争夺中,个人的处境依旧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织雾组”比喻生活的复杂。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桑树、蚕象征着经济与生计,却又反映了社会的冷漠。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在经济繁荣表象下,劳动者面临的困境与社会的不公,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养活与生计,反映出经济的基础。
  • :象征着辛勤劳动与付出。
  • 云雾:象征着生活的复杂与变幻。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核心,体现了生计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桑柘之利”指的是什么?
    A. 经济繁荣
    B. 个人利益
    C. 社会冷漠
    D. 生活困境

  2. “云织雾组”在诗中有何象征意义?
    A. 劳动的艰辛
    B. 生活的复杂
    C. 经济的繁荣
    D. 个人的无奈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社会的繁荣
    B. 个人的奋斗
    C. 生活的无奈与社会的不公
    D. 劳动的价值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其作品强调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给自足,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岳珂的作品形成对比。
  • 杜甫:以现实主义风格揭示社会问题,二者在表现劳动者生活困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岳珂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