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露凉风吹。朱明落照移。鸣条噪林柳。流响遍台池。忖声如易得。寻忽却难知。
白话文翻译: 白露时节,凉风轻轻吹过。夏日明亮的阳光渐渐西移。蝉在枝条上鸣叫,声音在林间的柳树上回荡。蝉声四处传播,遍布台池之间。蝉声似乎容易捕捉,但一旦寻找,却又难以捉摸。
注释: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秋季的开始,天气渐凉。
- 朱明:指夏日的阳光。
- 鸣条:指蝉在枝条上鸣叫。
- 流响:指蝉声的传播。
- 忖声:揣摩、思考蝉声。
典故解析: 本诗中未明显涉及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总(519-594),字总持,南朝陈诗人,历仕梁、陈、隋三朝。他的诗风清新,多写景抒情,此诗通过对蝉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隋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蝉声的描写,可能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江总的这首《咏蝉诗》通过对蝉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秋日里蝉鸣的景象。诗中“白露凉风吹”和“朱明落照移”描绘了季节的转换,从夏日的炎热到秋日的凉爽,蝉声也随之变化。“鸣条噪林柳”和“流响遍台池”则生动地描绘了蝉声在林间和台池间的传播,形成了一种自然和谐的画面。最后两句“忖声如易得。寻忽却难知”则表达了诗人对蝉声的深刻感悟,蝉声看似容易捕捉,实则难以捉摸,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蝉声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露凉风吹:描绘了秋天的开始,白露时节,凉风习习,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 朱明落照移:朱明指夏日的阳光,落照移表示太阳西下,暗示时间的流逝。
- 鸣条噪林柳:蝉在枝条上鸣叫,声音在林间的柳树上回荡,形成一种自然的音乐。
- 流响遍台池:蝉声四处传播,遍布台池之间,形成一种广泛的共鸣。
- 忖声如易得:诗人思考蝉声,觉得似乎容易捕捉。
- 寻忽却难知:但一旦寻找,却又难以捉摸,表达了蝉声的神秘和难以把握。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蝉声拟人化,如“鸣条噪林柳”中的“噪”字,赋予蝉声以人的行为特征。
- 对仗:诗中“白露凉风吹”与“朱明落照移”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蝉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蝉声的易得与难知,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露:象征秋天的开始,天气渐凉。
- 朱明:象征夏日的阳光,表示时间的流逝。
- 鸣条:蝉在枝条上鸣叫,形成自然的音乐。
- 流响:蝉声的传播,形成广泛的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露凉风吹”描绘了哪个季节的开始?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朱明落照移”中的“朱明”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阳光 B. 夏日的阳光 C. 春日的阳光 D. 冬日的阳光
-
诗中“鸣条噪林柳”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鸟儿在林间飞翔 B. 蝉在枝条上鸣叫 C. 风吹动林间的柳树 D. 人们在林间行走
-
“忖声如易得。寻忽却难知”表达了诗人对蝉声的什么感悟? A. 蝉声容易捕捉 B. 蝉声难以捉摸 C. 蝉声悦耳动听 D. 蝉声刺耳难听
答案:1. C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骆宾王《在狱咏蝉》:通过对蝉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狱中的孤独和无奈。
- 李商隐《蝉》:通过对蝉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江总的《咏蝉诗》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都通过对蝉的描写,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思考。江总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而骆宾王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孤独和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大量唐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蝉的诗作。
- 《古诗源》:收录了从先秦到隋代的古诗,可以了解更多的古代诗人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