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头二首》

时间: 2025-01-11 05:00:40

白发三千丈,斯言若未公。

下梳惊落雪,倚槛且晞风。

自笑双蓬鬓,今成一秃翁。

晨招幸无与,姑免诮头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发三千丈,斯言若未公。
下梳惊落雪,倚槛且晞风。
自笑双蓬鬓,今成一秃翁。
晨招幸无与,姑免诮头童。

白话文翻译:

白发如同三千丈长,听起来真像是未曾长大的小孩。
梳头时惊起的白发,如同漫天的雪花飘落,
我倚着栏杆,享受着微风的吹拂。
自嘲头发稀疏,已经变成了一个光头老翁。
早晨招呼朋友们来,幸好没有人和我在一起,
这样就可以免去被年轻人嘲笑的困扰。

注释:

  • 白发: 指年纪大了,头发变白。
  • 三千丈: 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白发非常多。
  • 斯言: 这句话。
  • 惊落雪: 形容梳头时,白发像雪一样飘落。
  • 倚槛: 倚靠在栏杆上。
  • 晞风: 晞,晒;在风中享受阳光。
  • 双蓬鬓: 形容头发蓬松。
  • 秃翁: 秃头的老者。
  • 晨招: 早晨招呼朋友。

典故解析:

“白发三千丈”的说法可见于古文中,常用来形容年长者的白发多。这里也可理解为诗人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人生哲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衰老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幽默态度。宋代社会普遍重视文人风采,诗人在描写个人感受的同时,表现出对社会风气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梳头二首》以清晰的意象和幽默的自嘲展现了诗人对衰老的认知和接受。开头用“白发三千丈”夸张的手法,既表达了白发的多,也隐含着对衰老无奈的感慨。接着通过“下梳惊落雪”,将梳头时的情景与白发飘落比作落雪,增添了一种视觉美感,描绘出一种凄凉的美。

在“倚槛且晞风”中,诗人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似乎在享受这一刻的宁静与自然的美。自笑“今成一秃翁”,不仅揭示了诗人对自己外貌变化的坦然,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姑免诮头童”,则是诗人通过幽默化解了对老年的焦虑,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体来看,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清新的意象、幽默的语言,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白发三千丈:以夸张的手法表达白发的多,暗示年纪大。
    2. 斯言若未公:自嘲自己的白发,仿佛还未长大。
    3. 下梳惊落雪:梳头时,白发如雪飘落,形象生动。
    4. 倚槛且晞风:享受自然,显示了诗人的淡泊心态。
    5. 自笑双蓬鬓:自嘲的语气,表现出对衰老的洒脱。
    6. 今成一秃翁:直面自己光头的事实,流露出对生活的幽默。
    7. 晨招幸无与:早晨招呼朋友,感到庆幸没有人来嘲笑。
    8. 姑免诮头童:自我解嘲,表现出对外界评价的豁达。
  • 修辞手法

    • 夸张: “白发三千丈”。
    • 比喻: “下梳惊落雪”。
    • 自嘲: 通过幽默的语言表现对老年的态度。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衰老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和接受,同时展现了他幽默而洒脱的个性。

意象分析:

  • 白发: 象征衰老和人生的无常。
  • : 寒冷、凋零的象征,反映时光的流逝。
  • : 代表一种隔离和思考的空间,诗人对生活的观察。
  • : 象征自由、流动的生命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发三千丈”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沮丧
    • C. 无奈
    • D. 愤怒
  2. “下梳惊落雪”中“雪”比喻了什么?

    • A. 美丽
    • B. 年轻
    • C. 白发
    • D. 悲伤
  3. 诗人最担心的是什么?

    • A. 自己的健康
    • B. 年龄增长被人嘲笑
    • C. 生活的贫困
    • D. 朋友的缺席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岳珂的《梳头二首》更注重个人的生活感受和幽默自嘲,而李白则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情感的深沉。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反映出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岳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