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

时间: 2025-01-10 22:38:40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年曾向五陵游,
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
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

白话文翻译:

往年我曾在五陵游玩,
子夜时分高歌,明月照满楼阁。
银烛映照,夜晚似乎长得像白昼,
桃花露水中我却不知秋天到来了。
西园的公子名叫无忌,
南国的佳人被称作莫愁。
如今的纷乱离别宛如梦境,
夕阳西下,只见江水向东流去。

注释:

  • 昔年:往年,过去的岁月。
  • 五陵:指古代帝王的陵墓,典指华丽富贵的场所。
  • 子夜:夜深时分,指夜晚的中间。
  • 银烛:形容烛光如银般明亮。
  • 长似昼:夜晚明亮得像白天一样。
  • 露桃花:指清晨桃花上的露水。
  • 西园公子:指西园的公子,名叫无忌。
  • 南国佳人:指南方的美丽女子,号称莫愁。
  • 乱离:指离散、分离。
  • 夕阳:指落日。
  • 水东流:江水向东流去,象征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 五陵:在古代文学中,五陵常常象征着繁华与奢华,是文人游历、享乐的场所。
  • 无忌与莫愁:西园公子无忌和南国佳人莫愁在古典文学中经常被提及,象征着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也是对美好往昔的追忆。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韦庄(836-910年),唐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婉约典雅,情感细腻。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末,社会动荡,诗人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青春逝去和离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忆昔》这首诗通过回忆往昔的游乐时光,展现了诗人对青春和美好时光的怀念。诗的开头描绘了在五陵游玩的场景,生动地捕捉了当时的欢乐和悠闲。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银烛和桃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提到西园公子无忌和南国佳人莫愁,二人代表了当时的风华绝代的爱情,令人向往。然而,最后两句则转向现实的沉重,诗人感叹如今的乱离与梦境交错,夕阳下的江水东流,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无奈与惋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昔年曾向五陵游”:回忆过去在五陵的游玩,渗透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2. “子夜歌清月满楼”:夜深人静时,歌声回荡,明月映照,描绘出欢乐的场景。
    3. “银烛树前长似昼”:烛光明亮,宛如白昼,增添了夜晚的温暖和活力。
    4. “露桃花里不知秋”:桃花上的露水象征青春,而不知秋天的来临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5. “西园公子名无忌”:提到才子,代表过往的繁华。
    6. “南国佳人号莫愁”:美人名字,象征着爱情与美好。
    7. “今日乱离俱是梦”:对现实的感慨,离别如梦,令人迷惘。
    8. “夕阳唯见水东流”:夕阳西下,时间不再,江水向东流去,象征生命的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烛树前长似昼”,将烛光比作白昼,形象生动。
    • 对仗:如“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此诗主要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情感深邃而细腻,勾勒出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悲伤。

意象分析:

  • 五陵:象征繁华与奢华,代表过往的美好。
  • 月、银烛:象征温暖与欢乐的时光。
  • 桃花:象征青春与美好,隐含时间的流逝。
  • 夕阳:象征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五陵”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繁华
    • C. 离别
    • D. 乡愁
  2. 诗句“夕阳唯见水东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悲伤
    • C. 快乐
    • D. 忧虑
  3. 诗中提到的“无忌”和“莫愁”分别代表什么?

    • A. 友谊
    • B. 爱情
    • C. 财富
    • D.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孤独。
  • 杜甫《月夜忆舍弟》:描写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韦庄《忆昔》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现了对青春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但韦庄更为细腻,李白则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韦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