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花
江头沈醉泥斜晖,却向花前恸哭归。
惆怅一年春又去,碧云芳草两依依。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我沉醉于泥泞中的斜阳,却在花前痛哭而归。
一年春天又悄然离去,碧蓝的天空和芳香的草地依然在此依依不舍。
注释:
- 江头:江边,指江河的岸边。
- 沈醉:沉浸在酒中,陶醉的状态。
- 泥斜晖:指阳光透过泥土,斜射的光线。
- 恸哭:痛哭,表达强烈的悲伤。
- 惆怅:忧愁和失落的心情。
- 春又去:春天又过去了,表达时光流逝的感慨。
- 碧云芳草:碧蓝的天空和芬芳的草地,象征自然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庄,唐代著名诗人,字翰,号梦得,生于公元836年,卒于910年。他以词著称,尤其在五言和七言绝句方面有独特的风格。韦庄在历史上曾官至左散骑常侍,然而他的生活经历多舛,常感失意。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天,正值花开之际,诗人因春天的流逝而感到惆怅。诗中通过对花的描写,借花抒发自己的感情,反映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残花》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江边的景色引入自己的情感,展现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生命流逝的无奈。诗的开头“江头沈醉泥斜晖”描绘出一个醉态的形象,仿佛在酒中沉醉,而此时的自然景色又显得格外美丽,斜晖映照在泥泞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意境。然而,这种美丽却与诗人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他在花前恸哭,表明内心的情感冲突。
“惆怅一年春又去”一句,直接表达了对春天的惋惜,春天象征着生命的繁荣与希望,而它的流逝意味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最后一句“碧云芳草两依依”,则是对自然的美好留恋,碧蓝的天空和芳香的草地仿佛在与诗人对话,表达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
整首诗以简单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春天的眷恋,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抒情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头沈醉泥斜晖:在江边,我沉醉于泥泞的斜阳中,意象中既有醉意又有美景。
- 却向花前恸哭归:我却在花前痛哭而归,表达出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无奈。
- 惆怅一年春又去:感叹春天又一次离去,表现出时间流逝给人带来的惆怅。
- 碧云芳草两依依:看着碧蓝的天空和芳香的草地,似乎在与它们依依不舍,象征着对自然的留恋。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江头”“花前”,形成音韵和节奏的对比。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其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
- 比喻:用“泥斜晖”描绘出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春天的眷恋与生命流逝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时间的思考,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惆怅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头:代表了流动的时间与空间。
- 花:象征着春天与生命的美好。
- 春: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碧云芳草: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生机,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江头沈醉泥斜晖”中的“沈醉”指的是: A. 清醒
B. 陶醉
C. 忧伤 -
“惆怅一年春又去”中“惆怅”的意思是: A. 开心
B. 失落
C. 惊讶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情? A. 对时间的珍惜
B. 对春天的留恋
C. 对花的喜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韦庄的《残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韦庄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的失落。在艺术风格上,两者均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出唐宋时期诗词的精髓。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韦庄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