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古渊源会,凭栏誙一观。
云涛谁可际,勺水自为难。
日月闲中永,乾坤物外宽。
幽人休怅望,平地亦波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提到“万古渊源会”,意味着千古事物的汇聚,诗人站在栏杆边,静静地观望。接着提到“云涛谁可际”,表达对无边云海的感慨,而“勺水自为难”则强调了自身渺小与大自然的对比。接下来的“日月闲中永,乾坤物外宽”表达了宇宙的浩瀚与时间的悠久。最后,诗人劝自己不要过于忧伤,因为即使在平凡的土地上,也有波澜壮阔的情感与景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渊源:深厚的源头和根基。
- 凭栏:靠在栏杆上,通常是在亭子里欣赏风景。
- 云涛:形容云的波涛起伏,气势磅礴。
- 勺水:比喻极小的水量,象征个人的渺小。
- 闲中:悠闲之中。
- 幽人:内心幽静的人,常指追求宁静与思考的人。
- 怅望:惆怅地眺望,带有失落感。
典故解析
“万古渊源”暗指历史的悠久和人类的渺小,常用于形容人类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旦(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因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人的喜爱。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为主题,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创作背景
《竹闲亭 观澜亭》创作于诗人闲适的时光,反映了他在自然中沉思的情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万古渊源会”开始,便营造出一种宏大的历史感,诗人借助自然景观表达自我内心的感悟与哲思。诗中的“凭栏”意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更是一种心境的象征,诗人在这一刻与自然融为一体,体会到生命的深邃。接下来的“云涛谁可际”,通过云海的浩瀚,显示出人类的渺小无力;而“勺水自为难”则进一步提升了这种对比,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成功,诗人通过日月的悠闲和乾坤的广阔,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平地亦波澜”则是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即使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能发现不平凡之处,激发内心的波澜。这种思想,既是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对自我内心的追寻,体现了林旦作为一位宋代文人的深邃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古渊源会:千古的历史与根源汇聚于此,暗示时间的悠久。
- 凭栏誙一观:诗人依靠在栏杆上,静静地观察四周。
- 云涛谁可际:浩瀚的云海,谁能抵达其边际?表达诗人对辽阔自然的感慨。
- 勺水自为难:一小勺水的渺小,反衬出自然的浩大与个人的无力。
- 日月闲中永:日月在悠闲中流转,象征着时间的永恒。
- 乾坤物外宽:天地之间,万物之外,空间是宽广的。
- 幽人休怅望:内心幽静的人,不必过于惆怅地眺望远方。
- 平地亦波澜:即使在平常的土地上,也会有波澜起伏的情感与景象。
修辞手法
诗中采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云涛”与“勺水”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的伟大与个体的渺小;“日月”和“乾坤”的意象则赋予了诗歌以时间与空间的广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在平静中寻找波澜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与高洁,也是诗人所处环境的象征。
- 云:代表无尽的思考与变幻的心情。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哲理。
- 波澜:象征内心的起伏与生活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古渊源会”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历史的敬畏
b) 个人的无力
c) 自然的浩瀚
d) 诗人的忧伤 -
“勺水自为难”中的“勺水”象征什么?
a) 大自然
b) 个人的渺小
c) 内心的波澜
d) 生活的艰难 -
诗人认为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能发现什么?
a) 生活的无聊
b) 自我的价值
c) 波澜壮阔的情感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a) 对历史的敬畏
- b) 个人的渺小
- c) 波澜壮阔的情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林旦的《竹闲亭 观澜亭》更注重对自然的观察与哲理的思考,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文人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