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方怨》

时间: 2025-01-22 08:50:19

灯焰飐,簟文摇。

独掩虚房,罗袂无声魂暗销。

砌虫孤咽恨迢迢。

高梧笼湿月,冷秋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灯焰飐,簟文摇。独掩虚房,罗袂无声魂暗销。砌虫孤咽恨迢迢。高梧笼湿月,冷秋宵。

白话文翻译:

灯光摇曳,竹席轻轻晃动。我独自关上空房,轻纱衣袂无声,心中幽怨愈发消散。墙角的虫子孤独地鸣叫,思念的恨意绵延不绝。高高的梧桐树映着湿润的月光,寒冷的秋夜显得格外寂寥。

注释:

  • 灯焰飐:灯光摇曳,形容灯火的闪烁。
  • 簟文摇:竹席的花纹在摇动,表现出轻微的动感。
  • 虚房:空荡荡的房间,象征孤寂。
  • 罗袂:轻纱衣袂,隐喻柔弱的心情。
  • 魂暗销:心灵的幽怨逐渐消散。
  • 砌虫:墙角的虫子,意指孤独的生灵。
  • 高梧:高大的梧桐树,代表凄凉与孤独。
  • 湿月:湿润的月光,增强了夜晚的孤寂感。
  • 冷秋宵:寒冷的秋夜,表达一种凄凉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侃(1885-1935),字子华,号默庵,近代著名诗人,擅长古典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创作背景: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感受到强烈的孤独与失落,因而创作了《遐方怨》。这首诗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与对生命的感慨。

诗歌鉴赏:

《遐方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孤独的夜晚,诗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的波动。开篇的“灯焰飐,簟文摇”以生动的景象引入,展现了一个幽静的夜晚。接着“独掩虚房”四字,表现了诗人对孤独状态的感受;而“罗袂无声魂暗销”则让人感受到内心的苦闷与无奈,似乎在诉说着更深层次的情感伤痛。

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砌虫孤咽”展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孤独,虫鸣的声音仿佛在为诗人的孤独感叹。最后两句“高梧笼湿月,冷秋宵”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加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营造了一种冷清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思念的苦楚。

诗歌通过音韵的和谐与意象的交融,展现了反映个体情感的深刻性,体现了黄侃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风格与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灯焰飐,簟文摇:描绘夜晚的安静,灯光与竹席的轻微动感,隐喻出一种微妙的情绪。
  2. 独掩虚房:独自关闭空房,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情境。
  3. 罗袂无声魂暗销:轻纱衣袂的无声,暗示着内心的沉寂与消逝的情感。
  4. 砌虫孤咽恨迢迢:虫鸣的孤独与恨意的绵延,反映出内心的苦闷。
  5. 高梧笼湿月:高大的梧桐树与湿润的月光相映,呈现出凄凉的美感。
  6. 冷秋宵:寒冷的秋夜,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如“灯焰”、“虫鸣”)比喻情感状态。
  • 拟人:虫鸣的“孤咽”赋予了虫子情感,使读者感受到孤独。
  • 对仗:如“高梧笼湿月,冷秋宵”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体验,借助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孤寂与思念,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焰:象征着温暖与希望,却也暗示着短暂与孤独。
  • 虫鸣:象征孤独与思念,虫鸣声在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 高梧:高大的梧桐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孤独。
  • 月光:象征清冷与思念,月亮在夜晚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灯焰飐”中的“飐”字意为: A) 亮
    B) 摇动
    C) 休息
    D) 闪烁

  2. 诗中“砌虫孤咽恨迢迢”的意象主要表达了: A) 自然的美
    B) 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C) 生活的繁忙
    D) 梦想的追求

答案

  1. B) 摇动
  2. B) 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
  •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月亮表达对亲人的思念,风格独特。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遐方怨》都表现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但《静夜思》更为直白,而《遐方怨》则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意象的结合,展现了更深层次的情感。

参考资料:

  • 黄侃的诗集及其相关研究文章。
  • 关于近代诗歌发展的文献与资料。
  • 古典诗词的解析与鉴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