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青龙寺上方赋得多字》

时间: 2025-01-24 13:37:45

上方偏可适,季月况堪过。

远近水声至,东西山色多。

夕阳留径草,新叶变庭柯。

已度清明节,春秋如客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明日青龙寺上方赋得多字
上方偏可适,季月况堪过。
远近水声至,东西山色多。
夕阳留径草,新叶变庭柯。
已度清明节,春秋如客何。

白话文翻译

在青龙寺的上方,正好适合游玩,时节正好,月亮也适宜。
远处近处的水声都传来,东西两边的山色都显得丰富多彩。
夕阳洒在小径上的草丛上,新叶已经在庭院的树枝上变得翠绿。
清明节已经过去,春秋时光却像客人一样不知何时才来。

注释

  • 上方:这里指青龙寺的上方。
  • 季月:指季节和月份,表示时光的流逝。
  • 堪过:值得度过,能够享受。
  • 水声:指远近水流的声音,表示宁静的环境。
  • 山色多:形容山的景色丰富多彩。
  • 夕阳:指落日的余晖,给景色增添温暖与柔和。
  • 庭柯:庭院中的树枝,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清明节:春季节气,通常是扫墓和踏青的日子。
  • 春秋:指四季的轮回,象征生命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皇甫冉,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明节前后,正值春暖花开之时,诗人游览青龙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清明的气氛,借此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期间青龙寺的景色,展现了春日的宁静与美好。诗人在游览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水声潺潺,山色如画,夕阳映照下的草木更显生机。诗人的笔触细腻,既写景又抒情,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好。

诗的开头“上方偏可适”点明了游玩的地点与适宜的时节,接着通过“远近水声至,东西山色多”描绘出环境的宁静与秀丽,展现了青龙寺周围的自然风光。夕阳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美好。最后一句“春秋如客何”则引发了对时间的思考,感叹岁月匆匆,春秋如同不速之客,令人珍惜当下。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的珍惜,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方偏可适:在青龙寺的上方,正好适合游玩,暗示环境的优美与适宜。
  2. 季月况堪过:时节和月份都很适合,表现出春光明媚。
  3. 远近水声至:远近的水声传来,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4. 东西山色多:东西两边的山色丰富多彩,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5. 夕阳留径草:夕阳洒在小径上的草丛上,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夕阳的景象。
  6. 新叶变庭柯:新叶在庭院的树枝上变得翠绿,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7. 已度清明节:清明节已经过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8. 春秋如客何:春秋的轮回就像不速之客般,令人思索时间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秋比作客人,生动形象地表达时间的流逝。
  • 对仗:如“远近水声至,东西山色多”,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赋予春秋以“客”的形象,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青龙寺的美好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强调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龙寺:代表宁静的宗教场所,象征心灵的寄托。
  • 水声:象征自然的声音,带来宁静与和谐。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美好。
  • 新叶: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清明节
    • C. 端午节
  2. 诗中哪一句描绘了夕阳的景象?

    • A. 上方偏可适
    • B. 夕阳留径草
    • C. 已度清明节
  3.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珍惜时光
    • B. 忽略时间
    • C. 排斥时间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展现宁静的山林生活,但更侧重于秋天的感受。
  • 孟浩然的《春晓》则专注于春天的早晨,突显了春日的美丽与生机。两者在表达自然之美的方式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