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刘方平》
时间: 2025-01-11 20:00: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刘方平
——皇甫冉
坐忆山中人,穷栖事南亩。
烟霞相亲外,墟落今何有。
潘郎作赋年,陶令辞官后。
达生遗自适,良愿固无负。
田取颍水流,树入阳城口。
岁暮忧思盈,离居不堪久。
白话文翻译
我坐在这里回忆那位在山中隐居的人,他穷困地栖息在南方的田野上。烟雾和霞光在外相伴,而如今村落里又有什么呢?潘岳在那年作赋,陶渊明辞官后的生活。达生(王维)留下的风雅自适,从未辜负过自己的良好愿望。田野中引流的颍水,树木已长到阳城的入口。岁末将至,心中的忧思满溢,离开故乡的日子令人难以忍受,无法久待。
注释
字词注释
- 穷栖:穷困的栖息,指在艰难的生活状况下生存。
- 烟霞:指山中云雾和霞光,象征自然的美好。
- 潘郎:潘岳,字安仁,汉代著名的文学家。
- 陶令: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以隐居生活和田园诗著称。
- 达生: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号摩诘,诗中常表现山水田园之美。
- 颍水:颍水,古代一条河流,象征自然与生活。
- 阳城:阳城,古地名,可能指的是某个城镇。
典故解析
- 潘郎作赋年:指潘岳在年轻时创作赋文,强调文人的才华与生活。
- 陶令辞官后:陶渊明因厌倦官场生活,选择归隐田园,反映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自然的美好。其风格清新脱俗,常蕴含哲理与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忆,可能是对好友刘方平的思念之情,寄托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的忧虑。
诗歌鉴赏
《寄刘方平》是一首充满思乡与忧虑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山中隐士的回忆,展现了对自然与自由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开篇以“坐忆山中人”引出思念之情,接着描绘了隐者穷困的生活,表现出诗人对艰难境遇的同情。在描绘自然美景时,诗人用“烟霞”来渲染山水的迷人,与隐士的生活形成对比,突显了隐者的独特与孤独。
“潘郎作赋年,陶令辞官后”一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推崇与羡慕。诗中提到的达生,象征着一种自得其乐的态度,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后两句“岁暮忧思盈,离居不堪久”,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以及岁月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忧愁。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巧妙地运用典故与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坐忆山中人:诗人在安静的环境中思念那位隐居于山中的人。
- 穷栖事南亩:隐者在南方的田野中过着贫困的生活。
- 烟霞相亲外:外面的自然景色如烟雾和霞光相伴。
- 墟落今何有:如今村落里又有什么呢?表达了对变迁的感慨。
- 潘郎作赋年:提到潘岳的创作年代,强调文人生活的背景。
- 陶令辞官后:提到陶渊明辞官后回归自然,反映对隐逸的向往。
- 达生遗自适:提到王维的自得其乐,表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良愿固无负:表达对自己理想和愿望的坚定追求。
- 田取颍水流:自然景象的描绘,流动的水象征生命。
- 树入阳城口:树木生长到阳城的入口,暗示生活的延续。
- 岁暮忧思盈:年末来临,忧虑与思念充满心头。
- 离居不堪久:长时间的离别令人难以承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者的生活与自然景色相对比,突出主题。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工整,如“达生遗自适,良愿固无负”。
- 象征:颍水和阳城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理想的归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离别的忧虑,以及对自然美的眷恋,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中人:象征隐士,代表着追求自由与宁静的生活。
- 烟霞:自然景象,象征美好与悠然的生活。
- 潘郎、陶令:历史人物,象征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 颍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馈赠。
- 阳城:象征理想生活的归宿与梦想的实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潘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陶渊明
- B. 潘岳
- C. 王维
- D. 皇甫冉
-
填空题: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对____生活的向往和对____的忧虑。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达生”是指陶渊明。 (对/错)
答案
- B. 潘岳
- 隐逸;离别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山中问答》——王维
- 《鹿柴》——王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更加强调隐居的宁静与满足。
- 王维《山中问答》:与皇甫冉的作品在隐逸主题上相似,但更注重山水的描绘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