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东游以诗寄之》
时间: 2025-01-11 19:51:24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曾东游以诗寄之
作者: 皇甫冉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出郭离言多,回车始知远。
寂然层城暮,更念前山转。
总辔越成皋,浮舟背梁苑。
朝朝劳延首,往往若在眼。
落日孤云还,边愁迷楚关。
如何溆花发,复对游子颜。
古寺杉栝里,连樯洲渚间。
烟生海西岸,云见吴南山。
惊风扫芦荻,翻浪连天白。
正是扬帆时,偏逢江上客。
由来许佳句,况乃惬所适。
嵯峨天姥峰,翠色春更碧。
气凄湖上雨,月净剡中夕。
钓艇或相逢,江蓠又堪摘。
迢迢始宁墅,芜没谢公宅。
朱槿列摧墉,苍苔遍幽石。
顾予任疏懒,期尔振羽翮。
沧洲未可行,须售金门策。
白话文翻译:
出城后,离别的话语多,回头驾车才意识到路途的遥远。
静静地看着层层叠叠的城池,傍晚时分更想念那前方的山峦。
驾车经过成皋,船只漂浮在梁苑的背面。
日日夜夜都在拱首期待,常常仿佛就在眼前。
落日余晖孤云归来,边疆的忧愁迷失在楚关。
如何能见溆水边的花开,再次对着游子的脸庞。
古老的寺庙在杉树和栝楼之间,连绵的桅杆在洲渚间。
烟雾在海的西岸升起,云彩映照吴南的山峰。
惊风扫过芦苇,浪涛翻滚与天空相连。
正是扬帆的好时机,却恰好遇上江上的旅客。
原本就有美好的诗句,更何况心情恰如其分。
巍峨的天姥峰,春天的翠色更显碧绿。
湖上雨气凄凉,剡溪的月光清净。
钓鱼的小船或许相遇,江边的水草也可以采摘。
遥遥的始宁墅,早已被杂草淹没了谢公的宅子。
朱槿花垂落在围墙上,青苔遍布幽静的石头。
我任凭自己懒散,期盼你能振翅高飞。
沧洲的路途尚未可行,必须出售金门的策马。
注释:
字词注释:
- 郭:城墙外的地方。
- 远:遥远,表示距离。
- 笼:指层层叠叠的意思。
- 渡:船只。
- 钓艇:钓鱼的小船。
- 朱槿:一种花,花色鲜艳。
典故解析:
- 谢公宅:指的是古代谢安的住所,后人常用来指代隐士或名士的居所,象征着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表现离别和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次东游的途中,诗人感受到离别、思念与自然景观的交织,写下的寄情之作,反映了人们在旅行中对故乡与亲友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曾东游以诗寄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以出郭与回车的意象,展现了离开的无奈与对远方的渴望。随着诗句的推进,层城的暮色、前山的回忆、江上的孤云等意象交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旅途中景象。
诗中多次提到的“朝朝”、“往往”等词汇,营造出一种时间的无尽流逝感,衬托出诗人心中无法释怀的牵挂。落日与孤云的意象,更是象征着孤独与离愁。诗里善用对比,如“正是扬帆时,偏逢江上客”,不仅表现了出游的兴致,也暗示出一种无奈的相遇与离别。
整首诗在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中,体现了诗人的细腻与深邃。通过对景的描写,诗人将情感寄托在自然之中,使得每一个意象都充满了诗意与哲思,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郭离言多:出城后,离别的话语依然在耳边回响,令人心生不舍。
- 回车始知远:回头驾车才意识到距离的遥远,隐喻离别的痛苦。
- 寂然层城暮:傍晚的宁静中,层层叠叠的城池映入眼帘,想起故乡的山。
- 更念前山转:对前方山峦的思念加深,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情感结合,如“落日孤云”比喻孤独。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如“烟生海西岸,云见吴南山”,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层城:象征着繁华与孤独。
- 落日: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孤云:表现出诗人心中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郭”指什么?
- A. 城墙外
- B. 山脉
- C. 河流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 A. 忘却
- B. 怀念
- C. 轻视
-
“正是扬帆时,偏逢江上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无奈
- C. 失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对比皇甫冉与李白在离别题材上的表现,两者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更显豪情壮志,而皇甫冉则多了几分细腻与哀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的细致解析与学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曾东游以诗寄之》这首诗的情感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