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五日喜雨》

时间: 2025-01-11 05:36:39

初为委吏承命书,是夜旱雨深一尺。

乃知穷困同草莱,隔岁焦枝有时涤。

向闻乖龙池底藏,驱逐肯行须霹雳。

今无雷电已滂然,好在三公莫忧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二十五日喜雨》 作者:梅尧臣 〔宋代〕

初为委吏承命书,是夜旱雨深一尺。
乃知穷困同草莱,隔岁焦枝有时涤。
向闻乖龙池底藏,驱逐肯行须霹雳。
今无雷电已滂然,好在三公莫忧责。

白话文翻译:

初次作为小官吏接到命令写文书,这个夜晚的干旱终于下了深一尺的雨。于是我明白了穷困的滋味和草木的艰辛,隔年焦干的树枝也能得到一时的洗涤。以前听说乖龙藏在池底,驱赶它需要雷霆霹雳。如今没有雷电,但雨水已经倾盆而下,愿三位公公不必忧虑责备。

注释:

  • 委吏:指小官吏,负责处理公务。
  • 承命书:接受命令写文书。
  • 穷困:艰难困苦的生活。
  • 草莱:草木,象征生命。
  • 焦枝:干枯的树枝。
  • 乖龙:传说中的龙,有时象征着雨水。
  • 三公:古代官职,指三位重要的官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城,宋代诗人,文学家。他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现实的关注而受到后世的推崇。梅尧臣的诗歌常常反映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北方多旱的季节,梅尧臣作为小官吏,亲历社会的艰难困苦,因而对天气变化表现出极大的关心。诗中描绘了天降甘霖的喜悦,反映了梅尧臣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诗歌鉴赏:

《三月二十五日喜雨》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诗人在经历了干旱的苦恼后,终于迎来了甘霖,内心充满了欢喜。开篇即以自己的身份作为小官吏,承命书写,表现出一种无奈和责任感。紧接着,描绘了夜晚雨水的丰沛,透过“深一尺”这一细节,展现了雨水的丰盈和对土地的滋润。诗中提到的“穷困同草莱”,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困境,也暗含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切。

诗中提到的“乖龙”,则引入了民间传说,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邃。乖龙的藏身暗示了自然力量的潜藏与不可控,而“驱逐肯行须霹雳”则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力量的反思。最后,诗人以“今无雷电已滂然”作结,虽然没有雷霆的威力,却迎来了期盼的雨水,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为委吏承命书:诗人以小官的身份入场,承受命令,展示了自身的身份和处境。
  • 是夜旱雨深一尺:强调雨水的深度,反映了干旱后人们的期待。
  • 乃知穷困同草莱:通过草木的遭遇映射自身的困苦,表现出对自然的共鸣。
  • 隔岁焦枝有时涤:即便焦干的枝条,也能在适时的雨水中得到恢复,寓意希望。
  • 向闻乖龙池底藏:引入传说,强调自然的神秘与不可捉摸。
  • 驱逐肯行须霹雳:传达了对控制自然的无能为力。
  • 今无雷电已滂然:雨水的到来,虽无雷霆,但已让人充满欢喜。
  • 好在三公莫忧责:希望上级对自己的工作不再责备,流露出一丝轻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乖龙池底藏”与“驱逐肯行须霹雳”,构成了和谐的对称。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了诗的情感。
  • 象征:雨水象征着希望和生机,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对生活困境的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折射出一种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雨水:象征希望与生命,代表了自然的恩赐。
  • 草莱:象征生命的脆弱和坚韧,表现了自然的生机。
  • 乖龙:代表自然的神秘与不可预测性,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三月二十五日喜雨》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梅尧臣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乖龙”象征什么?

    • A. 传统的民间传说
    • B. 自然力量的不可控
    • C. 诗人的身份
    • D. 天气的变化
  3. 诗人希望“三公”不再责备,体现了什么情感?

    • A. 忧虑
    • B. 愉悦
    • C. 无奈
    • D. 感激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同样表现了对雨水的欣喜,但更侧重于描绘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 《夜泊牛渚怀古》:则通过对历史的追忆,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对过往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选编各类宋代诗作,供学习与对比。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详细解析古诗词的技巧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