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石山》

时间: 2025-01-11 21:41:49

是处山皆石,他山尽不知。

固非从地出,疑是补天余。

下随一拳小,高凌千仞虚。

奇章应未见,名不下中书。

意思解释

铜石山

作者: 胡铨 〔宋代〕

原文展示:

是处山皆石,他山尽不知。
固非从地出,疑是补天余。
下随一拳小,高凌千仞虚。
奇章应未见,名不下中书。

白话文翻译:

这里的山全是石头,其他的山都不知晓。
这山并非从地里长出来的,恐怕是补天时留下的余物。
底下的石头像一只小拳头,而高处则直冲霄汉,虚无缥缈。
奇特的篇章应当是没有人见过,这山的名声并未传入中书省。

注释:

  • 铜石山:指山体的主要成分是铜和石。
  • 是处山皆石:这里的每一座山都是石头构成的。
  • 他山尽不知:其他的山对此并不知晓,暗示铜石山的独特性。
  • 固非从地出:这山显然不是自然形成的。
  • 疑是补天余:可能是补天时留下的残余,暗示其非凡的起源。
  • 高凌千仞虚:形容山高得像要顶天立地,虚无缥缈。
  • 奇章应未见:奇特的文采应该是无人见过的。
  • 名不下中书:这个名字并未被官方记录在案。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胡铨(约993年-1052年),字子云,号天游,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为人称道,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及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铜石山位于广西,是一处以特殊地质结构著称的山。诗作成于胡铨的游览之际,表达了他对山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奇观的赞美。

诗歌鉴赏:

《铜石山》是一首描绘自然奇观的诗,诗人通过对铜石山的观察,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将铜石山的高大和奇特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是处山皆石”便直接点明了山的特征,接着以“他山尽不知”强调了其独特性,展现出一种孤傲的气质。接下来的“固非从地出,疑是补天余”,不仅表达了对山体成因的思考,也蕴含了对自然奇迹的神秘感。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山的形态与气势,通过“小拳”与“千仞”的对比,表现出山的高大与广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情感上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对人类渺小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是处山皆石”——强调山体的特质。
    • “他山尽不知”——暗示其孤独与独特。
    • “固非从地出,疑是补天余”——表达了对山的起源的思考,带有神话色彩。
    • “下随一拳小,高凌千仞虚”——对比手法,展示山的高大与小巧。
    • “奇章应未见,名不下中书”——表明其名声未被广泛认可,暗含对自然的敬意。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小拳”与“千仞”的对比,增强了山的形象。
    • 比喻:将山比作“拳”,形象生动。
    • 夸张:在描述山的高度时,使用夸张手法,突出其气势。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自然的奇特与壮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引发对人类渺小与自然伟大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神秘。
  • :代表了坚韧与永恒。
  • :形象化地表现了山的形状,传达出一种力量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铜石山》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胡铨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山的主要成分是?
    A. 土
    B. 铜和石
    C. 水
    D. 木

  3. “疑是补天余”中的“补天”指的是什么?
    A. 天空的修复
    B. 地球的形成
    C. 古代神话中的事件
    D. 自然现象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望庐山瀑布》李白的另一首以自然为主题的诗,描写了庐山的壮丽瀑布。
  • 诗词对比:可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自然的不同感受与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研究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