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子上赴宜春》
时间: 2025-01-10 16:48:55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周子上赴宜春
作者: 胡铨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忆昔昌黎伯,直谏气凛然。
又闻赞皇公,直道薄云天。
堂堂两宋工,盖世勋无前。
曷来著此邦,仰山同不骞。
公今又继往,相望三百年。
风流虽已矣,遗迹俨弗愆。
邦风杂未纯,雕俗顽莫镌。
要须痛一洗,兴氓作其贤。
束吏缚猛虎,爱民烹小鲜。
课为天下最,名压坐中先。
凤尾催归诏,看看下小旃。
践槐知不晚,开旦促曹鞯。
白话文翻译
回想昔日的昌黎伯(王安石),他直言谏言气势凛然;又听闻赞皇公,他的直道如同薄云的天空。
伟大的两宋之士,拥有无与伦比的功勋。
你何以来到这个地方,仰望山峰却不能飞翔?
您如今又继承往昔,仰望着三百年的历史。
虽然风流才情已成往事,但留下的遗迹依旧雄伟而不失。
国家的风气尚未纯正,习俗如同顽石难以雕刻。
必须痛加清洗,从而使百姓成为贤良之士。
束缚官吏如同捆绑猛虎,关爱百姓如同烹饪小鲜。
要让治理成为天下最优,声名压倒众人之先。
凤尾催促着归来的诏令,眼看着小舟已经下来。
践踏槐树知时不晚,清晨催促着曹鞯(马鞍)。
注释
- 昌黎伯:指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 赞皇公:可能指代赞皇的某位公爵,象征直道之士。
- 堂堂:形容气度不凡。
- 邦风:指国家的风气。
- 凤尾:古代官吏的象征,可能指代朝廷的命令。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胡铨,宋代诗人,以古文运动和对社会时事的关心著称。他的诗歌风格大气,常表达对社会政治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周子(周德清)赴宜春任职之际,表达了对其的寄托和期望,讴歌了古代直谏之士的精神。
诗歌鉴赏
《送周子上赴宜春》是胡铨为周子赴宜春任职所作,诗中寄托了作者对周子的期望和对往昔直谏之士的敬仰。开头以昌黎伯和赞皇公作为引子,提到他们的直言与气度,表现出一种对理想政治的向往。接着,作者回顾历史,认为当今的风气尚未纯正,社会习俗如同顽石难以雕刻,必须进行一番“痛洗”,才能兴起贤良之士。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对仗,使得情感更加鲜明。整体而言,诗歌不仅表达了对周子前途的祝福,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政治现状的深思,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忆昔昌黎伯:追忆王安石的直言,表现出对正直之士的敬仰。
- 直谏气凛然:王安石的直言非常有气势。
- 又闻赞皇公:提到另一位直道之士,扩展了对贤者的赞美。
- 堂堂两宋工:强调两宋时期的杰出人才。
- 盖世勋无前:他们的功勋无人能比。
- 曷来著此邦:感慨周子来到这个地方。
- 仰山同不骞:虽然仰望高山,却无法高飞,暗示政治环境的局限。
- 公今又继往:周子将继承前辈的事业。
- 风流虽已矣:英雄的风采虽然已经过去。
- 遗迹俨弗愆:留下的成就依旧庄重而不失。
- 邦风杂未纯:国家的风气尚未纯粹。
- 雕俗顽莫镌:习俗如同顽固石头,难以雕琢。
- 要须痛一洗: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
- 兴氓作其贤:使百姓都能成为贤良之士。
- 束吏缚猛虎:束缚贪官如同捆绑猛虎。
- 爱民烹小鲜:关心百姓如同烹饪小鲜食。
- 课为天下最:治理应成为天下最优。
- 名压坐中先:声名应在众人之前。
- 凤尾催归诏:朝廷的命令催促着归来。
- 看看下小旃:眼看着小船已下水。
- 践槐知不晚:踏上槐树,知时不晚,暗指机会。
- 开旦促曹鞯:清晨催促马鞍,象征着行程。
-
修辞手法:此诗中多用对仗,如“风流虽已矣,遗迹俨弗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气势;比喻如“束吏缚猛虎”也生动地描绘了对官僚的束缚。
-
主题思想: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贤良政治的期望及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强调了清政治的必要性和对未来的希冀。
意象分析
- 昌黎伯、赞皇公:象征古代直谏之士,代表了理想的官员形象。
- 凤尾:象征朝廷的命令,暗示着权力与责任。
- 猛虎:象征贪婪的官僚。
- 槐树:寓意着机会和前途。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胡铨的《送周子上赴宜春》是为哪位人物所作?
- A. 王安石
- B. 周德清
- C. 赞皇公
- 诗中提到的“昌黎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苏轼
- B. 王安石
- C. 李白
- 诗中提到的“邦风杂未纯”意指什么?
- A. 风气纯正
- B. 社会习俗复杂
- C. 人才济济
- 胡铨的《送周子上赴宜春》是为哪位人物所作?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诗词对比:
- 胡铨的《送周子上赴宜春》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贤良政治的向往,但杜甫的作品更为沉重,体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的密切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