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得旁罗上下滩,望中青出是灵山。三年此地四来往,老矣向渠成厚颜。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经过旁罗的上下滩,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峰便是灵山。三年来这个地方我往返了四次,如今面对它,我感到自己已经老去,有些厚颜无耻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旁罗: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旅途中的一个地点。
- 上下滩:指河流的上游和下游的滩地。
- 灵山:指一座山,具体是哪座山不详,可能是诗人心中的一座神圣或重要的山。
- 渠:这里指灵山。
- 厚颜:形容词,指不知羞耻或不顾面子。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但“三年此地四来往”可能暗示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和频繁的访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一生以诗文自娱,与当时文坛名家多有交往。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旅途中经过旁罗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灵山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三年此地四来往”反映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熟悉和情感的累积。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过得旁罗上下滩”描绘了诗人经过旁罗的河流滩地,第二句“望中青出是灵山”则远望灵山,青翠的山峰在视野中显得格外突出。后两句“三年此地四来往,老矣向渠成厚颜”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己频繁往返此地的自嘲。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过得旁罗上下滩”:诗人描述了自己经过旁罗的河流滩地,这里的“上下滩”可能指的是河流的上游和下游的滩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
- 第二句“望中青出是灵山”:诗人远望灵山,青翠的山峰在视野中显得格外突出,这里的“青出”形容山峰的青翠和突出。
- 第三句“三年此地四来往”:诗人回忆自己三年来这个地方往返了四次,这里的“三年”和“四来往”反映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熟悉和情感的累积。
- 第四句“老矣向渠成厚颜”:诗人感慨自己已经老去,面对灵山感到有些厚颜无耻,这里的“老矣”和“厚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我状态的自嘲。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的“青出”可以看作是对灵山的比喻,形容山峰的青翠和突出。
- 拟人:诗中的“向渠成厚颜”将灵山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灵山的情感和对自我状态的自嘲。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灵山的向往和对自我状态的自嘲,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旁罗:地名,象征旅途中的一个地点。
- 上下滩:象征河流的上游和下游的滩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
- 灵山:象征一座神圣或重要的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青出:象征山峰的青翠和突出,描绘了灵山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旁罗”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山名 D. 河名
-
诗中的“灵山”象征什么? A. 一座神圣的山 B. 一座普通的山 C. 一座危险的山 D. 一座美丽的山
-
诗中的“厚颜”是什么意思? A. 不知羞耻 B. 勇敢无畏 C. 谦虚谨慎 D. 自信满满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赵蕃的这首诗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这首诗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赵蕃的诗更注重对自我状态的自嘲,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赵蕃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苏轼诗选》:这本书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苏轼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