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门廖舍人知袁州》
时间: 2025-02-04 15:43: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骎骎五马动征尘,太守风流世绝伦。身事汉庭为小相,家传楚国是骚人。烟波莫叹重湖远,桑梓仍将别墅邻。麦穗微黄稻苗绿,朱轓入境便行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疾驰的五马扬起征尘,太守的风流在世间无与伦比。他在汉庭担任小相,家族传承着楚国的诗文传统。不必叹息烟波浩渺的重湖遥远,故乡的桑梓树依然与别墅相邻。麦穗微微泛黄,稻苗绿油油,红色的车辕进入境内,便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骎骎:形容马疾驰的样子。
- 五马:古代太守的代称,源自太守出行时驾五马。
- 征尘:旅途中的尘土。
- 太守:古代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 风流:指才华横溢,行为洒脱。
- 绝伦:无与伦比。
- 汉庭:指汉朝朝廷。
- 小相:古代官名,指低级官员。
- 骚人:指诗人,源自《离骚》。
- 烟波:指水面上的雾气。
- 重湖:指宽广的湖泊。
- 桑梓:指故乡。
- 别墅:指在故乡的住宅。
- 麦穗:麦子的穗。
- 稻苗:稻子的幼苗。
- 朱轓:红色的车辕,指太守的车。
- 入境:进入境内。
- 行春:指带来春天的气息。
典故解析:
- 五马:源自《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守出行时驾五马,故用“五马”代指太守。
- 骚人:源自屈原的《离骚》,后泛指诗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官至翰林学士,以文学才华著称,与王禹偁、范仲淹等并称“宋初四大家”。其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亿为阁门廖舍人知袁州而作,赞颂廖舍人的才华与风流,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春天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疾驰的五马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太守出行的壮观场面,展现了太守的风流倜傥。诗中“身事汉庭为小相,家传楚国是骚人”一句,既表达了太守的官职,又强调了其家族的诗文传统,体现了太守的文化底蕴。后两句通过对故乡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太守对故乡的深情眷恋。结尾的“麦穗微黄稻苗绿,朱轓入境便行春”则以春天的景象,预示着太守的到来将带来新的希望和生机。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杨亿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骎骎五马动征尘:描绘太守出行时的壮观场面,五马疾驰,扬起征尘。
- 太守风流世绝伦:赞颂太守的才华与风流,无与伦比。
- 身事汉庭为小相:说明太守的官职,在汉庭担任小相。
- 家传楚国是骚人:强调太守家族的诗文传统,源自楚国的诗人。
- 烟波莫叹重湖远:不必叹息烟波浩渺的重湖遥远,表达对故乡的眷恋。
- 桑梓仍将别墅邻:故乡的桑梓树依然与别墅相邻,强调故乡的亲切感。
- 麦穗微黄稻苗绿:描绘故乡的田园景象,麦穗微黄,稻苗绿油油。
- 朱轓入境便行春:红色的车辕进入境内,便带来了春天的气息,预示着新的希望和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骎骎五马”比喻太守出行的壮观场面。
- 拟人:“朱轓入境便行春”将春天的到来拟人化,仿佛是太守带来的。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麦穗微黄稻苗绿”,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太守出行的壮观场面和故乡的田园景象,表达了太守的风流才华和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同时预示着太守的到来将带来新的希望和生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马:象征太守的威严和出行场面。
- 征尘:象征旅途的艰辛和太守的忙碌。
- 烟波:象征故乡的遥远和思念。
- 桑梓:象征故乡的亲切和眷恋。
- 麦穗、稻苗:象征故乡的田园景象和丰收的希望。
- 朱轓:象征太守的到来和春天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五马”指的是什么? A. 五匹马 B. 太守 C. 五种马 D. 五马车
- “家传楚国是骚人”中的“骚人”指的是什么? A. 诗人 B. 官员 C. 学者 D. 画家
-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太守对故乡的眷恋? A. 骎骎五马动征尘 B. 太守风流世绝伦 C. 烟波莫叹重湖远 D. 麦穗微黄稻苗绿
- “朱轓入境便行春”中的“朱轓”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车辕 B. 红色的马 C. 红色的旗帜 D. 红色的衣服
答案:
- B 2. A 3. C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禹偁《点绛唇·感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期待。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通过对故乡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诗词对比:
- 杨亿《阁门廖舍人知袁州》与王禹偁《点绛唇·感兴》: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期待,但杨亿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太守的风流才华,而王禹偁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包括杨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