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观梅三首》

时间: 2025-01-27 03:47:48

腊寒彻骨越精神,吐尽清香不待春。

华屋芳筵犹恶俗,竹篱茅舍只安贫。

湖烟笼处难藏艳,窗月飞来为写真。

自得孤山题品后,至今偏解恼诗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寒彻骨越精神,吐尽清香不待春。华屋芳筵犹恶俗,竹篱茅舍只安贫。湖烟笼处难藏艳,窗月飞来为写真。自得孤山题品后,至今偏解恼诗人。

白话文翻译:

腊月的寒冷透骨,却更显梅花的精神,它吐露出清香,不需等到春天。华丽的屋子和盛大的宴席显得俗气,而竹篱笆和茅草屋则显得安于贫困。湖上的烟雾难以掩盖梅花的艳丽,窗外的月光飞来,仿佛是为了描绘梅花的真容。自从在孤山上题写了梅花的品评之后,至今这梅花特别能激发诗人的灵感。

注释:

  • 腊寒:指腊月的寒冷。
  • 彻骨:透骨,形容寒冷至极。
  • 越精神:越发显得有精神。
  • 吐尽清香:形容梅花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 华屋芳筵:指华丽的房屋和盛大的宴席。
  • 恶俗:显得俗气。
  • 竹篱茅舍:指简朴的农舍。
  • 安贫:安于贫困。
  • 湖烟笼处:湖面上笼罩的烟雾。
  • 难藏艳:难以掩盖其艳丽。
  • 窗月飞来:窗外的月光仿佛飞来。
  • 写真:描绘真实的形象。
  • 孤山题品:在孤山上题写的品评。
  • 恼诗人: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章谦亨,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寒冬中傲然绽放的景象,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观赏西湖梅花时所作,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梅花在寒冬中傲然绽放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的坚韧和高洁。首句“腊寒彻骨越精神”即以腊月的严寒来衬托梅花的不屈精神,而“吐尽清香不待春”则进一步以梅花的香气来象征其高洁的品质。后两句通过对华屋与竹篱的对比,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以湖烟和窗月来描绘梅花的美丽,以及梅花对诗人的启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梅花的赞美,传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腊寒彻骨越精神”:腊月的寒冷透骨,但梅花却越发显得有精神。
  2. “吐尽清香不待春”:梅花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不需要等到春天。
  3. “华屋芳筵犹恶俗”:华丽的房屋和盛大的宴席显得俗气。
  4. “竹篱茅舍只安贫”:简朴的农舍则显得安于贫困。
  5. “湖烟笼处难藏艳”:湖面上笼罩的烟雾难以掩盖梅花的艳丽。
  6. “窗月飞来为写真”:窗外的月光仿佛飞来,为了描绘梅花的真容。
  7. “自得孤山题品后”:自从在孤山上题写了梅花的品评之后。
  8. “至今偏解恼诗人”:至今这梅花特别能激发诗人的灵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腊寒彻骨”比喻腊月的寒冷至极。
  • 拟人:如“吐尽清香”将梅花拟人化,仿佛它能主动散发香气。
  • 对比:如“华屋芳筵”与“竹篱茅舍”的对比,突出了简朴生活的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梅花在寒冬中傲然绽放,象征着坚韧和高洁,而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赞美,传达了对这种品质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腊寒:腊月的寒冷,象征着严冬。
  • 清香:梅花的香气,象征着高洁。
  • 华屋:华丽的房屋,象征着世俗的繁华。
  • 竹篱:简朴的农舍,象征着简朴的生活。
  • 湖烟:湖面上笼罩的烟雾,象征着朦胧的美。
  • 窗月:窗外的月光,象征着清幽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腊寒彻骨越精神”形容的是哪种花? A. 梅花 B. 桃花 C. 菊花 D. 荷花

  2. “吐尽清香不待春”中的“清香”指的是什么? A. 花香 B. 茶香 C. 酒香 D. 墨香

  3. 诗中“华屋芳筵犹恶俗”与“竹篱茅舍只安贫”形成的是什么? A. 对比 B. 并列 C. 递进 D. 转折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同样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梅花的高洁和坚韧。
  • 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章谦亨的《西湖观梅三首》与王安石的《梅花》:两者都以梅花为主题,但章谦亨的诗更注重梅花的自然美和精神象征,而王安石的诗则更注重梅花的品格象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章谦亨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梅花诗选》:收录了多位诗人以梅花为主题的诗作,可以进行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