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6:13:45

塞鸿高,仙露满。

秋入银河清浅。

逢好客,且开眉。

盛年能几时。

宝筝调,罗袖软。

拍碎画堂檀板。

须尽醉,莫推辞。

人生多别离。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更漏子 其二

作者: 晏殊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塞鸿高,仙露满。秋入银河清浅。
逢好客,且开眉。盛年能几时。
宝筝调,罗袖软。拍碎画堂檀板。
须尽醉,莫推辞。人生多别离。


白话文翻译:

塞外的鸿雁飞得很高,满天都是仙露,
秋天的气息渗入银河,清澈而浅淡。
遇到好客之人,开心地微笑吧。
盛年能有几次呢?
宝筝的曲调轻柔,罗袖轻柔柔软。
轻轻拍打着画堂的檀板,
必须尽情地喝醉,别推辞。
人生多有别离,何必太过纠结。


注释:

  • 塞鸿:指的是北方的鸿雁,象征着远方和离别。
  • 仙露:指清晨的露水,形容清新爽朗的秋天。
  • 银河:比喻天上的星河,描绘秋天的夜空。
  • 宝筝:一种乐器,象征着美好音乐和欢愉的气氛。
  • 拍碎画堂檀板:指在画堂中打乐,营造轻松欢快的场景。
  • 须尽醉:强调要尽情享受当下的生活。

典故解析:

  • 鸿雁:古代文人常用鸿雁来表达思乡之情与离别的感慨。
  • 银河:在古代诗词中,银河常被用来描绘美丽的夜空与思绪的悠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仲明,号疏影,北宋著名词人,因其词风清丽婉约,受到后世推崇。晏殊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任多个官职,但因其敏感的个性和对政治斗争的厌倦,晚年选择了隐居。

创作背景:

《更漏子 其二》作于秋天,诗人借秋景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友情与温暖的珍惜。此时的社会环境,正值北宋初期,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诗人借此契机,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认识。


诗歌鉴赏:

《更漏子 其二》通过秋天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离别的思考。诗首部分以“塞鸿高,仙露满”开篇,描绘了一幅清晰的秋景图,给人以清新之感。诗中反复强调“盛年能几时”,引发读者对时光流逝的深思。诗人把握住了人生的短暂与脆弱,尤其是在面对朋友时,更显得珍贵。后半部分则通过音乐与饮酒的描写,展现出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提示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欢乐,尽情享受当下。整首词在轻松中渗透着哲理,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晏殊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塞鸿高,仙露满:描绘高飞的鸿雁与满天的露水,寓意清新和高远。
  • 秋入银河清浅:秋天的气息融入夜空的银河,渲染出一幅清凉的画面。
  • 逢好客,且开眉:遇到好朋友,心情愉快,建议放开心情。
  • 盛年能几时:反思人生的短暂,提醒人们珍惜青春。
  • 宝筝调,罗袖软:美妙的音乐与柔软的衣袖相得益彰,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 拍碎画堂檀板:在画堂中轻拍乐器,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 须尽醉,莫推辞:鼓励人们尽情享受,不要推辞。
  • 人生多别离:感慨人生中的离别和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鸿雁和仙露比作秋天的象征,增添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宝筝调,罗袖软”,工整的对仗使得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在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惜,强调在浮华的生活中应当把握当下,珍惜与友人的相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雁:象征离别与思念。
  • 仙露:象征清新与纯洁,暗示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 银河:象征浩瀚与悠远,寄托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塞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鸿雁
    c) 一种花

  2.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须尽醉”意指什么? a) 要及时享乐
    b) 要尽快离开
    c) 要喝酒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人生的短暂与离别
    c) 政治斗争

答案:

  1. b) 鸿雁
  2. a) 要及时享乐
  3. b) 人生的短暂与离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但更为女性化,体现了细腻与柔情。
  • 苏轼《水调歌头》:与晏殊的作品相似,均有对人生无常的反思,但苏轼的风格更为豪放,体现了博大的胸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晏殊传》

以上是对《更漏子 其二》的全面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美丽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