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郎中见戏二首(赵以徐妓不如东武诗中见》

时间: 2025-01-24 05:17:55

燕子人亡三百秋,卷帘那复似扬州。

西行未必能胜此,空唱崔徽上白楼。

我击藤床君唱歌,明年六十奈君何。

醉颠只要装风景,莫向人前自洗磨。

(赵每醉歌毕,辄曰明年六十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赵郎中见戏二首(赵以徐妓不如东武诗中见)
作者:苏轼

燕子人亡三百秋,
卷帘那复似扬州。
西行未必能胜此,
空唱崔徽上白楼。
我击藤床君唱歌,
明年六十奈君何。
醉颠只要装风景,
莫向人前自洗磨。
赵每醉歌毕,辄曰明年六十矣。


白话文翻译:

燕子已经离去三百个秋天,
再卷起窗帘,也无法与扬州媲美。
西行未必能胜过此地,
徒然在崔徽的白楼上唱歌。
我在藤床上弹琴,你来唱歌,
明年你满六十岁,究竟如何?
醉酒后只要假装风景,
不要在别人面前自我陶醉。
赵郎每次醉酒歌唱结束,便说明年就六十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燕子:指燕子飞走,象征离别。
  • 扬州:古代著名的繁华城市,象征美好。
  • 西行:指向西方去旅行。
  • 崔徽:崔徽是唐代著名的歌姬,象征美丽的女子。
  • 藤床:用藤编织的床,象征轻松、惬意的生活。
  • 洗磨:指在别人面前自我陶醉或自我欣赏。

典故解析:

  • 崔徽:出自《唐诗三百首》中的“白楼”,崔徽是唐朝著名的歌妓,象征着美丽与才华。
  • 明年六十:常用的岁数象征,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成就卓越。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苏轼与朋友赵郎中的相聚时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对酒歌的描写,反映了朋友间的欢聚与离别,带有些许的惆怅。


诗歌鉴赏:

苏轼的《和赵郎中见戏二首》以燕子和扬州的意象开篇,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燕子的离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变迁。诗中提到的“西行未必能胜此”,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崔徽的白楼则引出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在后几句中,苏轼通过与赵郎的对话,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对未来的思索。“明年六十奈君何”的提问,既是对朋友年龄的调侃,也是对人生的深思,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珍贵。

整首诗在欢快的表面下,透出一丝伤感与哲思,反映了苏轼对人生的洞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让人在欣赏其音韵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情感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燕子人亡三百秋:时间已逝三百个秋天,象征离别的伤感。
  2. 卷帘那复似扬州:再也无法感受到昔日扬州的繁华。
  3. 西行未必能胜此:即使西行,也未必能找到比这里更美的地方。
  4. 空唱崔徽上白楼:徒然在美丽的白楼上歌唱,却不知那已成往事。
  5. 我击藤床君唱歌:我在藤床上弹琴,你来高歌,展现友谊。
  6. 明年六十奈君何:明年你将六十大寿,未来如何应对?
  7. 醉颠只要装风景:醉酒之后只需假装美好,不必真实面对。
  8. 莫向人前自洗磨:不要在他人面前自我陶醉,反映谦逊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燕子”比喻时间的流逝。
  • 对仗:如“我击藤床君唱歌”,展示诗的韵律美。
  • 拟人:赋予自然界的燕子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反映了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传达出一种感伤而又温暖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与离别。
  • 扬州:美好繁华的象征。
  • 藤床:轻松惬意的生活象征。
  • 崔徽:才情与美貌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燕子”象征什么? A. 离别
    B. 欢聚
    C. 财富
    答案:A

  2. “明年六十奈君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衰老的无奈
    C. 对金钱的渴望
    答案:B

  3. 诗中提到“扬州”,它象征了什么? A. 战争
    B. 繁华与美好
    C. 自然景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的豪情与对时光的珍惜。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充满对亲朋离别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与本诗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水调歌头》更多地表现出对月亮的向往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