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示诸将 其三》

时间: 2025-01-10 23:19:26

郑氏归仁二百年,王师渡海扫锋烟。

廛无夫布宽征市,户有丁男尽力田。

黔首终身成异俗,弁髦何日戴尧天。

漫云殊域无知识,纵叩重阍亦枉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示诸将 其三
作者: 陈文騄

郑氏归仁二百年,
王师渡海扫锋烟。
廛无夫布宽征市,
户有丁男尽力田。
黔首终身成异俗,
弁髦何日戴尧天。
漫云殊域无知识,
纵叩重阍亦枉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郑氏家族统治下的社会状态的思考。郑氏家族已经统治了两百年,王师(朝廷军队)终于渡海来扫除战乱。市场上没有男人在忙碌,家里只有年轻的男子在耕田。百姓终其一生都生活在不同的风俗中,头戴帽子的士人何时才能享有尧舜之治的天子之福呢?即便身处偏远之地,无所不知,但即便敲响重重的门扉,也无济于事。


注释:

  • 郑氏归仁:指郑氏家族在台湾的统治,归仁是指“归于仁德”。
  • 王师:指朝廷的军队。
  • 扫锋烟:指消灭战争的烟云。
  • :集市,市场。
  • 丁男:指家中年轻的男子。
  • 黔首:指百姓,尤其是南方的百姓。
  • 弁髦:指士人,头戴帽子的人。
  • 戴尧天:希望像尧舜时代那样的太平盛世。
  • 漫云殊域:即使身处边远之地。
  • 重阍:指重重的门,形容进入难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文騄(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著称,诗风豪放,常以历史和现实结合的方式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郑氏统治台湾时期,反映了陈文騄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关切,表现了对历史变迁与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赋示诸将 其三》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郑氏统治下的台湾社会状况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社会变迁的思考。诗中提到“王师渡海扫锋烟”,表现出朝廷对郑氏政权的反制,暗示着历史的转折与希望。诗人通过对“市场上没有男人”的描写,揭示了战乱对社会经济与家庭结构的影响,造成了生计的艰难。

其中“黔首终身成异俗”一句,表现了百姓在外部环境变化中的无奈与坚持,反映了人民对于自我身份与社会归属的追求。最后,诗人以“漫云殊域无知识,纵叩重阍亦枉然”作为结尾,表达了知识的缺乏与无力感,显示出对社会进步的渴望与失望的交织。

整首诗不仅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沉重叹息,展现了诗人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敏锐感知与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郑氏归仁二百年:指郑氏统治台湾二百年,历史悠久。
  2. 王师渡海扫锋烟:朝廷军队渡海来消灭战乱,带来希望。
  3. 廛无夫布宽征市:市场上没有男人,暗示战争带来的人员缺失。
  4. 户有丁男尽力田:家中只有年轻的男子在努力耕作,反映经济困境。
  5. 黔首终身成异俗:百姓一生都生活在不同的风俗中,表明社会的变迁。
  6. 弁髦何日戴尧天:士人何时能享受尧舜时代的太平盛世,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7. 漫云殊域无知识:即使身处偏远之地,无人理解,显出孤独。
  8. 纵叩重阍亦枉然:即使敲响重重的门扉也无济于事,表现无奈感。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夸张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例如“廛无夫布宽征市”与“户有丁男尽力田”的对比,展现了社会的对立与矛盾;“漫云殊域无知识”则通过象征表现出边缘地区的无知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关注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意识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师:象征朝廷的权威与力量。
  • 市场:象征经济与生活的繁荣。
  • 丁男:象征劳动力与家庭的支撑。
  • 士人:象征知识分子与社会地位。
  • 尧天:象征理想社会与美好未来。
  • 重阍:象征进入社会核心的难度与壁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郑氏统治台湾多少年?

    • A. 100年
    • B. 200年
    • C. 300年
  2. 诗中提到的“王师”指的是谁?

    • A. 外敌
    • B. 朝廷军队
    • C. 地方武装
  3. “黔首终身成异俗”中的“黔首”指的是?

    • A. 贵族
    • B. 平民百姓
    • C. 士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
  • 《山中问答》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勃的《滕王阁序》相比,二者都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但王勃更多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而陈文騄则是对社会整体状况的关切与批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陈文騄研究》
  • 《台湾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