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门前露草嫩,极目遨青龙。策杖不知远,看山兼别峰。晓厨寻晚笋,客供摘新菘。舌下清肥足,何劳细肋供。
白话文翻译:
门前的露草显得格外嫩绿,我极目远眺,仿佛在遨游青龙。拄着拐杖,不知不觉走得很远,一边看山一边欣赏着不同的山峰。清晨的厨房里寻找晚春的笋,客人带来了新鲜的菘菜。舌尖上的清爽和肥美已经足够,何必再劳烦细肋来供应。
注释:
- 露草:带有露水的草。
- 遨青龙:比喻远望山景,青龙指山脉。
- 策杖:拄着拐杖。
- 晓厨:清晨的厨房。
- 晚笋:晚春时节的笋。
- 新菘:新鲜的菘菜,即白菜。
- 舌下清肥足:形容食物清爽且肥美。
- 细肋:指精细的肉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他隐居期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作者隐居山中的生活情趣,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日常饮食,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中,“门前露草嫩”一句,以露草的嫩绿象征清晨的清新,而“极目遨青龙”则展现了作者远眺山景的壮阔心境。后文通过“策杖不知远”和“看山兼别峰”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的乐趣。诗的下半部分通过“晓厨寻晚笋”和“客供摘新菘”描绘了日常生活的细节,体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满足。最后两句“舌下清肥足,何劳细肋供”则表达了作者对物质需求的淡泊,强调了精神上的富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门前露草嫩”:描绘清晨的清新景象,露草的嫩绿增添了生机。
- “极目遨青龙”:通过比喻,展现了作者远眺山景的壮阔心境。
- “策杖不知远”:表达了作者漫步山间的悠闲与忘我。
- “看山兼别峰”:强调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欣赏。
- “晓厨寻晚笋”:描绘了清晨厨房中的日常活动,寻找晚春的笋。
- “客供摘新菘”:客人带来的新鲜菘菜,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 “舌下清肥足”:形容食物的清爽和肥美,满足了味蕾。
- “何劳细肋供”:表达了作者对物质需求的淡泊,强调精神上的富足。
修辞手法:
- 比喻:“遨青龙”比喻远望山景。
- 对仗:“门前露草嫩”与“极目遨青龙”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意象分析:
- 露草:象征清晨的清新和生机。
- 青龙:象征山脉的壮阔和深远。
- 晚笋、新菘:象征简朴而美好的日常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遨青龙”比喻的是什么? A. 远望山景 B. 遨游天空 C. 遨游海洋 D. 遨游森林
- “晓厨寻晚笋”中的“晚笋”指的是什么? A. 晚上的笋 B. 晚春的笋 C. 晚秋的笋 D. 晚冬的笋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对物质需求的追求 B. 对物质需求的淡泊 C. 对精神需求的追求 D. 对精神需求的淡泊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隐居田园的简朴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曹勋的《山居杂诗九十首 其七十九》:两者都描绘了山居生活的美好,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淡泊,而曹勋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