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仙观二首 其一》
作者:马戴
我生求羽化,斋沐造仙居。
葛蔓没丹井,石函盛道书。
寒松多偃侧,灵洞遍清虚。
一就泉西饮,云中采药蔬。
白话文翻译
我生来就追求飞升成仙,洗净身心来建造仙居。
葛藤蔓延覆盖了炼丹的井口,石箱中盛满了道教经典。
寒冷的松树多半倾斜生长,灵气四溢的洞穴遍布清幽的空灵。
我时常在泉水西边饮水,云中采摘药材和蔬菜。
注释
字词注释:
- 羽化:指修炼成仙,羽化而登天。
- 斋沐:洗净身心,表示一种修身养性的状态。
- 丹井:炼丹的井,表示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教思想。
- 道书:道教经典,指教导修道的书籍。
- 寒松:松树在寒冷环境中生长,象征坚韧不拔。
- 灵洞:指清幽的洞穴,修道者的栖身之所。
- 泉西:泉水的西边,可能是指一个具体地点。
- 药蔬:指可以入药的植物,象征自然的馈赠。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羽化”与“道书”均与道教文化和修仙思想密切相关,反映了唐代人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字子云,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与道教思想相结合,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谒仙观二首》写于唐代,正值道教思想兴盛的时期,许多人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尘世的生活。诗人通过描绘仙境,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谒仙观二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修仙理想的诗作,诗中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背景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人以“我生求羽化”开篇,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对仙境生活的向往。接着,描绘了自然环境中的种种细节,如“葛蔓没丹井”,不仅展现了自然的丰饶,也隐含了道教修炼的艰辛。
“寒松多偃侧”的意象则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尽管环境严酷,松树依然生长,这与修道者的境遇相似,传达出一种无畏的追求精神。而“灵洞遍清虚”则描绘了一个清幽高远的环境,暗示着修道者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和谐。
最后两句“一就泉西饮,云中采药蔬”则生动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在自然中畅饮清泉,采摘药材,恍若人间仙境,体现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长生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生求羽化:表达了诗人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 斋沐造仙居:说明诗人通过修身养性来追求理想的生活环境。
- 葛蔓没丹井:表现了炼丹的艰难与自然的滋生之力。
- 石函盛道书:寓意着道教文化的深厚和修道的知识积累。
- 寒松多偃侧: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 灵洞遍清虚:描绘了理想中清幽的自然环境。
- 一就泉西饮:表现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状态。
- 云中采药蔬:象征着理想生活的无忧无虑。
修辞手法:
- 比喻:羽化比喻成仙,传达出对超脱的向往。
- 拟人:寒松的描写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诗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现了道教文化中的修身养性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羽化:象征着追求超脱的理想。
- 丹井:象征着道教的修炼与追求。
- 寒松: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 灵洞:象征清幽的心灵归宿。
- 泉水:象征大自然的纯净与生命的源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羽化”指的是什么? A. 洗澡
B. 修炼成仙
C. 旅行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A. 丹井
B. 寒松
C. 云中采药蔬 -
“葛蔓没丹井”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A. 自然的丰饶
B. 修炼的困难
C. 生活的无聊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夜泊牛津》 by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马戴更侧重于修道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侧重于豪放的情感表达,反映出了不同的诗风与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学》
- 《诗词鉴赏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