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中寄姚合员外
朝与城阙别,暮同麋鹿归。
鸟鸣松观静,人过石桥稀。
木叶摇山翠,泉痕入涧扉。
敢招仙署客,暂此拂朝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早晨与城门告别,傍晚时分与麋鹿一同归来的场景。鸟鸣在松林中显得格外宁静,路过的人稀少,走在石桥上。树叶在山间轻轻摇动,泉水的痕迹流入山涧的门口。我敢邀请仙人来此,暂时把早晨的衣服轻轻拂去。
注释:
- 城阙:指城市的城墙和阙门,象征着繁华的都市生活。
- 麋鹿:一种野生动物,常用来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松观:松树的观景处,表示幽静的环境。
- 稀:稀少,形容经过的人不多。
- 泉痕:泉水流过的痕迹,象征自然的灵动。
- 仙署客:指神仙或隐士,不愿意归于尘世的人。
- 朝衣:晨服,象征着日常生活。
典故解析:
- 本诗提及的“仙署客”暗示了道教文化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邀请“仙客”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寻求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马戴,生于唐代,字公度,原籍襄阳,后游历于江南,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都市生活的疏离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意境优美,诗人在山中寄情,表达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开篇以“朝与城阙别”引入,暗示诗人与繁杂都市生活的割舍,接着描绘了傍晚归途的宁静,画面中有麋鹿的陪伴,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诗中“鸟鸣松观静,人过石桥稀”展现了山中幽静的环境,鸟鸣声中透出自然的清新和宁静。最后一联“敢招仙署客,暂此拂朝衣”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的渴望,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安宁的情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清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朝与城阙别:早晨告别城市的喧嚣,意味着对繁华的放弃。
- 暮同麋鹿归:傍晚时分与大自然的生灵为伴,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鸟鸣松观静:鸟鸣声在松林中显得格外宁静,渲染出自然的和谐。
- 人过石桥稀:路过的人少,进一步突显了环境的宁静。
- 木叶摇山翠:树叶轻轻摇动,描绘了山间的生机与活力。
- 泉痕入涧扉:泉水流过的痕迹象征着山涧的灵动。
- 敢招仙署客:大胆邀请隐士或神仙,表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暂此拂朝衣:在此暂时放下日常的繁杂,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水与宁静生活进行比较,暗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拟人:鸟鸣与树叶摇动等自然现象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朝与城阙别,暮同麋鹿归”,增强了诗的音韵美感。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繁华城市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隐逸的理想和追求。
意象分析:
- 城阙:象征繁华与喧嚣,代表了世俗生活。
- 麋鹿:象征自然与和谐,表达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 鸟鸣、松观:体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渲染出诗人的心境。
- 泉痕、山翠: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与灵动,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什么?
A. 狐狸
B. 龟
C. 麋鹿
D. 熊 -
诗人想邀请哪类客人?
A. 朋友
B. 商人
C. 仙署客
D. 学者 -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怎么样的?
A. 喧闹
B. 宁静
C. 繁华
D. 破败
-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但更加强调了秋天的意境,展现了不同的自然风情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