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聊凭危堞望,暗起异乡情。
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
河滩胡雁下,戎垒汉鼙惊。
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
白话文翻译:
我在高高的城墙上凭栏远望,心中隐隐涌起对异乡的思念。
霜降在白色的芦苇上,山间昏暗,雾气和露水悄然滋生。
河滩上,胡人的大雁飞落,边塞的阵营中,汉人的号角声惊动了四周。
孤零零的树木映衬着残秋的色彩,激昂的歌声中泪水溢满了我的缨带。
注释:
字词注释:
- 聊:暂且。
- 危堞:高耸的城墙。
- 蒹葭:芦苇。
- 戎垒:指的是军营。
- 汉鼙:汉人的战鼓。
典故解析:
- 诗中的“胡雁”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雁,常用来象征战争与边塞的生活。
- “汉鼙”中的“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于军中传号令,这里暗示了边疆的不安与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因其诗作多描写边塞生活而知名,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边城独望》创作于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马戴在边境巡逻,目睹诸多战乱情景,因而激发了创作的灵感,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边城独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开头的“聊凭危堞望”便是诗人孤独的身影在高墙之上,望向远方,表现出一种无助和渴望。紧接着的“霜落蒹葭白”,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寒冷。诗中提到的“河滩胡雁下”,暗示了战争的逼近和边塞生活的艰辛。而最后一句“狂歌泪满缨”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诗人即便在悲伤中仍然坚持歌唱,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执着和对自由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充分展现了马戴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聊凭危堞望:诗人站在高耸的城墙上,象征着他心境的孤独和对远方的期待。
- 暗起异乡情:作者在静默中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情感逐渐升温。
- 霜落蒹葭白:描写秋天的景象,霜降使芦苇变得洁白,营造出冷清的氛围。
- 山昏雾露生:昏暗的山色与雾气、露水的生长,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暗示了未知的未来。
- 河滩胡雁下:胡雁的出现暗示边疆的战争与冲突,给人带来不安。
- 戎垒汉鼙惊:描绘了战斗的紧张气氛,汉人的号角声在戎营中回响,令人震动。
- 独树残秋色:孤独的树木象征着诗人的孤独,秋色的凋零与生命的无常相呼应。
- 狂歌泪满缨:尽管悲伤,诗人依旧用歌声表达情感,泪水浸湿了缨带,展现了深厚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霜、雾等自然元素与诗人的情感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如“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拟人:霜、雾等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得描绘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战争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危堞:象征着高处的孤独与遥望的渴望。
- 蒹葭:代表着秋天的凋零与生命的脆弱。
- 胡雁:象征着外敌与战争的威胁。
- 独树:表现诗人的孤独与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河滩胡雁”指的是哪种情景?
- A. 和平的生活
- B. 战争的紧张
- C. 乡村的宁静
-
“独树残秋色”中的“残秋色”象征什么?
- A. 生机勃勃
- B. 凋零与孤独
- C. 灿烂的阳光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 马戴的《边城独望》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写了对远方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前者更加强调边塞的孤寂与战争的威胁,后者则体现了壮丽山河中的豪情壮志。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边塞诗研究》
- 《马戴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