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白石》

时间: 2025-02-04 15:25:43

秋堂风露夜沉沉,赖有寒螀伴苦吟。

诗句未苍人自老,十年山负知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怀白石
作者: 史弥宁 〔宋代〕

秋堂风露夜沉沉,
赖有寒螀伴苦吟。
诗句未苍人自老,
十年山负知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诗人在幽静的堂中,夜色沉沉,寒露湿润,孤独地吟诵着。尽管诗句尚未成熟,诗人却觉得自己在岁月中渐渐老去。在这十年的岁月里,他在山中追求艺术,却只有知音难觅。

注释

  • 秋堂:秋季的厅堂,指诗人所处的环境。
  • 风露:秋天的风和露水,形容天气的寒冷。
  • 寒螀:指秋虫,象征孤独伴侣。
  • 苦吟:形容诗人艰辛地写作。
  • :在这里指诗句的成熟与深刻。
  • 知音:能够理解自己情感的人。

典故解析

“知音”一词源于古代,常用来形容能够理解和欣赏自己的人。这个词在历史上有很多故事,如“钟子期与俞伯牙”的友情,强调了相知相惜的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弥宁,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表达对友人和知音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反映出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在艺术追求中孤独的心情。诗中提到的“十年山负”,说明他在创作道路上的探索与坚持。

诗歌鉴赏

《怀白石》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人在深夜中独自吟唱,透过描绘秋堂的意境,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又深刻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秋堂风露夜沉沉”描绘出寂静而寒冷的夜晚,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感觉。紧接着“赖有寒螀伴苦吟”,寒虫的鸣叫成为诗人的陪伴,映射出他在创作过程中的孤独和辛苦。

“诗句未苍人自老”一句,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尽管他的诗句尚未成熟,但他已感到时光在流逝,自己逐渐老去。这种对时间的无奈与惋惜,使得整首诗更显沉重。

最后一句“十年山负知音”,道出了作者在艺术追求中遇到的孤独与无奈。虽历经十年,但能理解自己的人却寥寥无几,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知音的渴望与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堂风露夜沉沉:描绘秋夜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寂静和寒冷的氛围。
  • 赖有寒螀伴苦吟:寒虫的叫声成为诗人的陪伴,表现出孤独的吟唱。
  • 诗句未苍人自老:诗人感叹自己的诗作尚未成熟,岁月却已让自己衰老。
  • 十年山负知音:回顾十年的艺术追求,感慨知音难觅。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寒螀”被赋予了陪伴的角色,增强了孤独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艺术追求的坚持以及对知音的渴望,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 秋堂:象征孤独与思考。
  • 寒螀:象征寂寞的陪伴。
  • 诗句:代表了诗人的艺术追求与心境。
  • 知音:象征理解与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2. “寒螀”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谊
    B. 孤独
    C. 欢乐
    D. 忧伤

  3. “十年山负知音”中的“知音”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理解自己的人
    C. 诗歌
    D. 自己

答案: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念。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描绘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怀白石》: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反思,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情感,而《怀白石》则更关注艺术追求与知音的缺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