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即事
史弥宁 〔宋代〕
翠屏珠幌水沉烟,
日日春风醉筦弦。
得似南湖老渔隐,
短蓑铜斗白鸥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优美的水乡景象:在翠绿的山屏和珠帘的掩映下,水面笼罩着一层薄雾,仿佛沉浸在梦中。每天春风拂面,让人陶醉于竹筏上弹奏的乐曲之中。这样的情景让人想起南湖的老渔夫,身穿短蓑衣,手执铜斗,悠然自得地在白鸥飞舞的景象中垂钓。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屏:指绿意盎然的山峦或屏障。
- 珠幌:珠帘,形容装饰华丽的帷幕。
- 沉烟:形容水面上雾气缭绕,景象朦胧。
- 筦弦:竹筏上弹奏的乐器,指的是乐音。
- 南湖:可能指的是南湖的美丽风景,象征宁静的田园生活。
- 短蓑:短的蓑衣,渔夫的服装,象征渔夫的生活。
- 铜斗:用于盛水或鱼的器具,表明渔夫的工作情景。
- 白鸥:白色的海鸥,常常出现在水边,象征自由与宁静。
典故解析:
- 南湖:诗中提到的南湖可能是指现实中某个具体的南湖景点,也可能是象征隐逸生活的理想之地。南湖在文人笔下常常与宁静、和谐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弥宁,宋代诗人,字君平,号雪堂,生于北宋时期,后期生活在南宋。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春日的午后,诗人徜徉于水边,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和自然的宁静,借此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即事》作为史弥宁的一首佳作,生动地描绘了水乡的美丽景色与渔夫悠然自得的生活。全诗共四句,通过对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生活境界。开头两句“翠屏珠幌水沉烟”中,翠绿的山与珠帘相映成趣,水面上轻烟缭绕,形成了一个如梦似幻的画面。这样的意境不仅引人入胜,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接下来的“日日春风醉筦弦”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恬静的氛围,每天的春风都让人沉醉于竹筏上的音乐中,表现了自然与音乐的和谐。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愉悦。
最后两句“得似南湖老渔隐,短蓑铜斗白鸥前”则是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老渔夫的形象象征着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方式,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然。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营造出一种恬淡宁静的心境,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屏珠幌水沉烟:描绘了水乡的自然景色,翠绿的山与华丽的帷幕相映,水面上笼罩着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 日日春风醉筦弦:春风每天吹拂,竹筏上的乐声让人陶醉,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音乐的享受。
- 得似南湖老渔隐:将自己与南湖的老渔夫相提并论,展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短蓑铜斗白鸥前:细致描绘了渔夫的生活场景,象征着朴素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沉烟”形容水面的薄雾,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翠屏珠幌”与“短蓑铜斗”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风似乎有生命般,赋予了自然以情感,增加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追求一种与世无争、宁静致远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屏: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 珠幌:代表华丽的生活,暗示对物质的追求。
- 沉烟:引发对朦胧美感的联想,增加诗的神秘氛围。
- 老渔隐:象征隐逸生活,代表了诗人理想中的宁静与安逸。
- 白鸥:象征自由与宁静,反映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翠屏珠幌水沉烟”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山水美景
B. 渔夫生活
C. 城市喧嚣
D. 风景名胜 -
“日日春风醉筦弦”中的“醉”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陶醉与欢愉
C. 厌倦
D. 兴奋 -
诗中提到的“南湖”象征着什么?
A. 繁华都市
B. 田园生活
C. 难忘的记忆
D. 战争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史弥宁的《即事》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杜甫更侧重于表达时局动荡带来的忧虑,而史弥宁则专注于宁静的田园生活。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史弥宁诗集》
- 《宋代文学史》
该参考书目涵盖了关于宋代诗歌的背景、风格及具体诗人的研究,便于深入理解史弥宁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