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新月戏简须弥仙》

时间: 2025-01-10 19:16:44

入牖方嗟揽不盈,步檐始觉映前荣。

□摧岂是同胡骑,阵偃由来学汉兵。

滟滟影分金镜彩,纤纤形带汉钩明。

多情天上张京兆,何事双蛾画不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秋新月戏简须弥仙》
作者:王应辰 〔明代〕

入牖方嗟揽不盈,
步檐始觉映前荣。
摧岂是同胡骑,
阵偃由来学汉兵。
滟滟影分金镜彩,
纤纤形带汉钩明。
多情天上张京兆,
何事双蛾画不成?

白话文翻译

在窗边叹息,月光似乎不够,
走到屋檐下,才感觉到前方的光辉。
怎么会是同胡人一样的骑兵,
阵列的形态本是学习汉朝的军队。
波光粼粼,如同金镜的色彩,
细细的身影,宛如汉钩的明亮。
天上多情地挂起京兆,
为何那双眉如画却无法成形?

注释

字词注释

  • 入牖:靠近窗户。
  • :叹息。
  • 揽不盈:指月光不够,无法完全揽入。
  • 步檐:走到屋檐下。
  • 摧岂:怎么会。
  • 同胡骑:与胡人骑兵相同。
  • 阵偃:阵列的样式。
  • 滟滟:波光粼粼的样子。
  • 纤纤:形容细小、优雅的样子。
  • 汉钩明:指汉代的钩子,象征着光明。
  • 张京兆:指天上挂起的星象,像京兆星。
  • 双蛾:指人的眉毛。

典故解析

  • 胡骑:指北方民族的骑兵,常与汉族对立。
  • 汉兵:指汉朝的军队,代表着中华传统的军事力量。
  • 京兆:指天上的星象,代表着命运和吉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应辰,明代诗人,以清丽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中秋佳节,诗人通过描绘新月的景象,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忧虑,亦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中秋新月戏简须弥仙》是一首极具意境的古诗,诗人在中秋之夜,以新月为引子,描绘了月光下的种种情景。全诗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历史的反思。诗中开头“入牖方嗟揽不盈”,以月光的不足引发诗人的感叹,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也显露出一丝失落感。而在“步檐始觉映前荣”中,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月光与环境的互动,仿佛在暗示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常常是转瞬即逝的。

接下来的“摧岂是同胡骑,阵偃由来学汉兵”,诗人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表达对不同文化的思考,反映出一种民族自信与历史认同。紧接着,月光的“滟滟影分金镜彩”,又转向自然的描绘,展现了月光的美丽与灵动,细腻的“纤纤形带汉钩明”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温柔的情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结尾“多情天上张京兆,何事双蛾画不成?”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感伤,尽管有美好的天象和情感的寄托,但最终却难以实现理想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情感未遂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入牖方嗟揽不盈:诗人坐在窗边,感叹窗外月光无法完全吸引。
  2. 步檐始觉映前荣:走出屋檐,才感觉到前方的辉煌。
  3. 摧岂是同胡骑:怎么会像胡人骑兵一样的摧毁。
  4. 阵偃由来学汉兵:阵列的样式是借鉴汉朝的军队。
  5. 滟滟影分金镜彩:月光的波光像金镜中的色彩。
  6. 纤纤形带汉钩明:细腻的身影闪耀着汉代的光辉。
  7. 多情天上张京兆:天上多情地挂起星象。
  8. 何事双蛾画不成:为何这双眉毛如画却无法成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金镜的色彩。
  • 拟人:天上多情,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语气和结构上都表现出对称美。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着美好、宁静和渴望。
  • 胡骑:象征历史的冲突与对立。
  • 汉兵:象征着传统与文化的坚毅。
  • 京兆:象征命运与宇宙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胡骑”主要指的是: A. 汉朝的骑兵
    B. 北方民族的骑兵
    C. 唐朝的骑兵
    D. 现代的骑兵

  2.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历史的赞美
    B. 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感慨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3. “入牖方嗟揽不盈”中的“盈”字意思是: A. 空虚
    B. 丰满
    C. 结束
    D. 开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月光的感慨,但更侧重于思乡情绪。
  • 苏轼《水调歌头》: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与情感,表现出更为豁达的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