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宿岘首忆长安故人
月迥无隐物,况复大江秋。
江城与沙村,人语风飕飗。
岘亭当此时,故人不同游。
故人在长安,亦可将梦求。
白话文翻译:
在这寂静的夜晚,月光明亮而无所遮掩,更何况这大江的秋景。江边的城市与沙村,耳边传来人们的谈话,风轻轻吹过。此时此刻,我独自坐在岘亭,想起我的故人,他们却不在这里共游。我的故人在长安,或许可以在梦中寻求相聚。
注释:
- 月迥:月亮高悬、明亮。
- 无隐物:没有任何遮挡物。
- 况复:何况,更加。
- 大江秋:指秋天的长江,象征着苍凉和孤寂。
- 江城与沙村:指的是江边的城市和沙滩村庄。
- 风飕飗:风声轻轻响起。
- 岘亭:指岘首的亭子,诗人独自一人坐在这里。
- 故人不同游:与故人不能共同游玩。
- 将梦求:在梦中寻求。
典故解析:
“长安”是唐代的都城,代表着繁华与热闹,而“岘首”则是一个较为偏僻的地方,象征着孤独与思念。诗中提到的“故人”可能是指诗人对昔日友人的怀念,反映了离别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感情真挚和语言清新著称。作品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独宿于岘首之时,恰逢秋季,夜空明亮,他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回忆起与长安的故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独宿岘首忆长安故人》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与满月的明亮,渲染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诗人独坐岘亭,眼前是辽阔的大江,耳边是人们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的开头以“月迥无隐物”引入,表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接着转向对故人的思念,情感逐渐深化。尤其是“故人在长安,亦可将梦求”,展现了诗人对故人深刻的怀念与期待,尽管身处异地,依然希望在梦中重聚。整首诗情感真实,具有深刻的思考与浓厚的情感色彩,展现了孟郊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月迥无隐物:夜空明亮,月亮高悬,没有遮挡物。
- 况复大江秋:秋天的大江更加显得苍凉。
- 江城与沙村:描绘出江边城市与沙村的宁静景象。
- 人语风飕飗:传来人们的谈话声,风轻轻地吹过。
- 岘亭当此时:此时此刻,诗人独自在岘亭。
- 故人不同游:感叹故人不在身边,共同游玩。
- 故人在长安:故人身处长安,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 亦可将梦求:希望在梦中与故人相聚。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比作高悬而无所遮挡的明亮,增强视觉效果。
- 拟人:风声轻柔,仿佛在与人交谈,营造出一种亲切感。
- 对仗:如“江城与沙村”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思念与孤独展开,诗人通过对景的描绘,表达了对长安故人的深切怀念,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友谊的重视与对生活的深思。
意象分析: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明亮的月光照映着诗人的心情。
- 大江: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遥远。
- 岘亭:象征着孤独的境地,诗人独自面对自然与内心的孤寂。
- 长安:繁华与往昔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迥无隐物”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月亮高悬
B. 夜空阴暗
C. 月亮被遮挡
D. 有很多星星 -
“故人在长安”中的“长安”象征着? A. 乡村
B. 繁华与热闹
C. 荒凉与孤独
D. 自然景色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孟郊与王维的作品都涉及思念与孤独,但王维的诗更偏向于山水意境,而孟郊则更直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王维的诗中常常融入佛教哲学,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心境,而孟郊则更强调人际关系的温暖与深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孟郊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