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泛黄河
作者:孟郊 〔唐代〕
谁开昆崙源,流出混沌河。
积雨飞作风,惊龙喷为波。
湘瑟飕飗弦,越宾呜咽歌。
有恨不可洗,虚此来经过。
白话文翻译
谁开启了昆仑山的源头,流出了这条混沌的河流?
积聚的雨水化作狂风,惊动的龙喷出波涛。
湘水的瑟琴伴随着微风,越地的宾客低声吟唱。
心中有恨却无法洗净,就这样虚虚实实地走过。
注释
字词注释:
- 昆崙:古代传说中的山脉,传说是众多河流的源头。
- 混沌河:指的是一条神秘而未被人知的河流,象征着无序和混沌。
- 湘瑟:湘水的瑟,古代一种弦乐器,形容音乐的优雅。
- 呜咽歌:低声抽泣的歌声,表达哀伤情绪。
- 不可洗:指心中无法消除的怨恨。
典故解析:
- 昆仑:在中国文化中,昆仑山被视为神秘而崇高的地方,常常与神仙、源头等概念联系在一起。
- 混沌:源自道教哲学,代表宇宙未分化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唐代诗人,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生活在唐代中期,曾因科举不顺而颠沛流离,其诗作多反映个人的遭遇与社会的苦难。
创作背景:
《泛黄河》创作于孟郊的晚年,诗中流露出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思考,反映了他对历史、对命运的无奈与痛苦。
诗歌鉴赏
《泛黄河》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感慨的诗作,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反思。开篇提问“谁开昆崙源”,引发读者思考宇宙的起源与个人的渺小,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无奈。河流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历史的长河,混沌河则暗示着人生的复杂与不确定。
接下来的“积雨飞作风,惊龙喷为波”,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界的动荡,将读者带入一种激烈的情感氛围。诗中提到的“湘瑟飕飗弦”和“越宾呜咽歌”,将音乐与自然结合,表现出人们在自然面前的脆弱和无奈。
最后一句“有恨不可洗,虚此来经过”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无奈感和对人生苦涩的感悟。整首诗在感情的流动中体现了浓厚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孟郊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开昆崙源: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表达对源头的探究。
- 流出混沌河:河流象征着混沌与无序,暗示人生的复杂。
- 积雨飞作风:描绘自然现象,表现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惊龙喷为波:用比喻手法,将自然的动荡拟人化,增强表现力。
- 湘瑟飕飗弦: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表现艺术的美妙。
- 越宾呜咽歌:表现出人们在面对自然与命运时的哀伤。
- 有恨不可洗:表达内心无法释怀的情感,增添了悲伤的色彩。
- 虚此来经过:强调人生的虚无与流逝,令人深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情感结合,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人类情感,使之更具生动性。
- 对仗:诗中句式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生的结合,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复杂,表现出作者对命运的无奈与对历史的反思。通过对黄河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昆崙:象征高远与神秘。
- 混沌河:象征无序与生命的复杂性。
- 湘瑟:象征美与哀伤的结合。
- 惊龙:象征自然力量的惊人与不可预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词汇是诗中提到的乐器?
A. 琵琶
B. 湘瑟
C. 古筝
D. 笛子 -
“有恨不可洗”中“不可洗”指的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恨
B. 对过去的怨恨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他人的不满 -
诗中提到的“混沌河”象征什么?
A. 和谐的生活
B. 纷繁复杂的人生
C. 未来的希望
D. 自然的宁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河之水天上来》——王之涣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孟郊的《泛黄河》与王之涣的《黄河之水天上来》都以黄河为主题,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后者则突出自然的壮丽与伟大。两者在意象使用和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主题内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孟郊诗选》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孟郊及其作品的背景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