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行吟》

时间: 2025-02-04 15:48:19

长忆当年归弊庐,未尝三径草荒芜。

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间非圣书。

否泰悟来知进退,乾坤见了识亲疏。

自从会得环中意,闲气胸中一点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行吟 长忆当年归弊庐,未尝三径草荒芜。 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间非圣书。 否泰悟来知进退,乾坤见了识亲疏。 自从会得环中意,闲气胸中一点无。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回忆当年回到破旧的居所,那里的小路从未荒芜。我想要成为能够拯救天下的英雄,怎会去读那些不是圣贤所著的书。通过领悟命运的起伏,我懂得了何时前进何时退避,观察天地万物,我明白了人际关系的亲疏。自从我领悟了世间万物的循环道理,心中再也没有一丝闲气。

注释:

  • 弊庐:破旧的居所。
  • 三径:指居所的小路。
  • 屠龙手:比喻能够拯救天下的英雄。
  • 非圣书:不是圣贤所著的书。
  • 否泰:指命运的起伏,否极泰来。
  • 乾坤:指天地万物。
  • 环中意:指世间万物的循环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世界的感悟。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坚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和反思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诗中,“长忆当年归弊庐”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简朴生活的怀念,而“欲为天下屠龙手”则体现了他的远大抱负。通过对“否泰”和“乾坤”的领悟,作者表达了对人生进退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最后,“自从会得环中意,闲气胸中一点无”则表明作者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心中再无杂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理学家的思想特点。

诗词解析:

  • 首句“长忆当年归弊庐”,通过回忆过去的生活,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第二句“未尝三径草荒芜”,强调了作者对生活的自律和对环境的维护。
  • 第三句“欲为天下屠龙手”,表达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 第四句“肯读人间非圣书”,体现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坚持。
  • 第五句“否泰悟来知进退”,通过对命运起伏的领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进退的深刻理解。
  • 第六句“乾坤见了识亲疏”,通过对天地万物的观察,表达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洞察。
  • 第七句“自从会得环中意”,表明作者已经领悟了世间万物的循环道理。
  • 第八句“闲气胸中一点无”,表达了作者达到的超然物外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屠龙手”比喻能够拯救天下的英雄。
  • 对仗:“否泰”与“乾坤”,“进退”与“亲疏”等词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坚持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弊庐:象征简朴的生活。
  • 三径草荒芜:象征自律和对环境的维护。
  • 屠龙手:象征远大的抱负和社会责任。
  • 否泰:象征命运的起伏。
  • 乾坤:象征天地万物。
  • 环中意:象征世间万物的循环道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屠龙手”比喻什么? A. 能够拯救天下的英雄 B. 读书人 C. 武士 D. 商人

  2. 诗中“否泰”指的是什么? A. 命运的起伏 B. 人际关系的亲疏 C. 天地万物的循环 D. 人生的进退

  3. 诗中“环中意”指的是什么? A. 世间万物的循环道理 B. 人生的进退 C. 命运的起伏 D. 人际关系的亲疏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对个人抱负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词对比:

  • 邵雍的《闲行吟》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个人抱负和社会责任的思考,但邵雍的诗更侧重于个人修养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坚持,而王安石的诗则更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改革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特点。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