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夏淮安道中
作者: 萨都剌 〔元代〕
鱼虾泼泼初出网,
梅杏青青已著枝。
满树嫩晴春雨歇,
行人四月过准时。
白话文翻译:
初夏的淮安路途中,鱼虾在水中欢快地跃出网,梅树和杏树的枝头上也已挂满了青涩的果实。经过一场春雨,树上满是嫩绿的叶子,行人们在四月的时节如期而至。
注释:
字词注释:
- 泼泼:形容鱼虾活泼跳跃的样子。
- 著枝:指果实挂在树枝上。
- 嫩晴:形容春雨后,天气转晴,树叶更加青翠。
- 准时:指行人按时经过。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鱼虾和梅杏,象征着初夏的生机与丰收,反映了大自然的循环和人类生活的节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萨都剌,元代诗人,原为汉人,后归附元朝,为元代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多表现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初夏,正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节,诗人在行旅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节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初夏淮安道中》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初夏的景象,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节奏。开篇以“鱼虾泼泼初出网”描绘了水中生物的活泼,给人一种清新、欢快的感觉,仿佛可以看到水面上波光粼粼的画面。接着“梅杏青青已著枝”则引入了陆地的景象,梅树和杏树的果实已然成熟,象征着丰收的希望,暗示着生活的美好。
而“满树嫩晴春雨歇”则通过春雨后的晴天,描绘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在雨水滋润后更加青翠,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一景象不仅体现了自然的美,也反映出诗人外出行旅的愉悦心情。最后一句“行人四月过准时”,将诗人置于一个动态的生活场景中,描绘了人们在四月的时节如期而至,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无论是意境还是情感,都流露出一种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展现了诗人对初夏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鱼虾泼泼初出网:描绘鱼虾跳跃的场景,表现了生动的自然画面。
- 梅杏青青已著枝:梅树和杏树的果实开始结果,象征着初夏的丰收。
- 满树嫩晴春雨歇:春雨过后的晴天,树木更显生机,突出了自然的美丽。
- 行人四月过准时:行人如约而至,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泼泼”形容鱼虾的活泼,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梅杏青青”与“满树嫩晴”,使诗句富有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情,增强了亲切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初夏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鱼虾: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丰富。
- 梅杏:代表初夏的丰收和希望,寓意着生长与繁荣。
- 春雨:象征着滋润和生长,是自然循环的重要部分。
- 行人:代表着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互动,体现了生活的节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梅杏青青”描述的是什么?
A. 花朵盛开
B. 果实成熟
C. 枝叶繁茂 -
诗中“满树嫩晴春雨歇”表达了怎样的天气状况?
A. 大雨滂沱
B. 阳光明媚
C. 阴云密布 -
“行人四月过准时”中的“准时”指的是什么?
A. 行人按时到达
B. 行人迟到
C. 行人提前到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与人情。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反映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萨都剌的这首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与孤独。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人视角。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
- 《元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