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同景仁九日宴相公新堂》
时间: 2025-01-27 05:11: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堂突兀里人惊,丞相规模固自宏。
移石远分嵩峤色,凿池切放潩泉声。
茱萸结佩聊同俗,鹦鹉传杯岂吝情。
右席先生亦华构,便应次第落新成。
白话文翻译:
在高耸的大厅里,令人惊异,丞相的规模果然是宏伟壮观。
移走山石,远远分开了嵩山的色彩,凿池的水声则切切地传来。
茱萸结成的佩饰,聊表与众同俗,鹦鹉在传递酒杯,岂会吝啬情义。
右席的先生们也应是华丽的构建,那应该是依次落成的新作。
注释:
- 高堂:指高大的大厅,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 丞相:指古代的高级官员,负责国家大事。
- 嵩峤:嵩山的峦峰,象征雄伟的山色。
- 潩泉:泉水的声音,表现出自然的生动。
-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作佩饰,代表着传统习俗。
- 鹦鹉:指鹦鹉鸟,寓意传递情感,象征友好。
典故解析:
- 九日:重阳节,在这一天,古人习惯登高赏菊,饮酒作乐,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茱萸结佩:古代习俗,重阳节要佩戴茱萸,寓意辟邪和长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的宴会上,诗人应邀参加丞相的盛会,表达对节日的庆祝和对友人的情谊。
诗歌鉴赏:
《奉同景仁九日宴相公新堂》是一首描绘重阳节宴会的诗作,诗中展现了高堂盛宴的气氛与丞相的宏伟气度。开篇即以“高堂突兀里人惊”引入,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感受,暗示丞相的权势和地位。接着通过“移石远分嵩峤色”与“凿池切放潩泉声”的描绘,展现了宴会场地的美丽与气势,山水相依,声色俱佳,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场景。后两句则通过“茱萸结佩”和“鹦鹉传杯”,引出节日的习俗与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生动地体现了重阳节的喜庆与人情味。
诗的最后两句提到“右席先生”,暗示宴会中有其他文人雅士,这不仅彰显了宴会的华丽,也暗示着文人与权贵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整首诗在描写宴会之余,蕴含了对节日的热爱与对人情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友谊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堂突兀里人惊:高大的大厅让人感到震惊,暗示丞相的影响力。
- 丞相规模固自宏:丞相的规模自是宏伟,体现其权势地位。
- 移石远分嵩峤色:移开石头,远远分开嵩山的色彩,表现出环境的优美。
- 凿池切放潩泉声:开凿池塘,水声清脆悦耳,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 茱萸结佩聊同俗:佩戴茱萸以应节,体现传统习俗。
- 鹦鹉传杯岂吝情:鹦鹉传递酒杯,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 右席先生亦华构:右席的文人也应是华丽的创作,暗示宴会的文人气氛。
- 便应次第落新成:新的作品应当按次第落成,表现出文人之间的交流与创作热情。
修辞手法:
- 对比:高堂的壮丽与人们的惊叹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鹦鹉传杯,赋予动物以人类的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茱萸结佩”和“鹦鹉传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宴会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人情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重视。
意象分析:
- 高堂:象征权力与地位。
- 嵩峤:象征自然美与雄伟。
- 茱萸:象征传统习俗与长寿。
- 鹦鹉:象征友好与情感传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丞相”指代什么?
- A. 高级官员
- B. 武将
- C. 文人
- D. 君主
-
“茱萸结佩”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友谊
- C. 传统习俗
- D. 自然景色
-
诗中描绘的宴会场所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 A. 昏暗
- B. 壮观
- C. 简陋
- D. 寂静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同题诗,体现了节日的思乡情怀。
- 《重阳节赋》:李白的诗作,描绘重阳节的热闹与喜庆。
诗词对比:
-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描绘重阳节的登高活动,主题相近,但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结合。
- 《重阳节诗》:对比韩维的宴会气氛,突显家庭团聚的温暖。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韩维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