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北固楼》

时间: 2025-01-22 18:06:51

不负南徐眼,来看北固云。

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

雨气生沧壁,秋声起夕曛。

半生流落恨,此日重殷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负南徐眼,来看北固云。
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
雨气生沧壁,秋声起夕曛。
半生流落恨,此日重殷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辜负南方的眼光,特意来北固楼观赏云景。金焦山和焦山显得渺小,江水将吴地与楚地隔开。雨气弥漫,形成了青灰色的山壁,秋天的声音在黄昏时分响起。经过半生的漂泊,心中满是遗憾,而今天我重新感受到深厚的情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南徐:指南方的徐州。
  • 北固:北固楼,历史名楼,位于今江苏镇江。
  • 金焦、两山:金山和焦山。
  • 吴楚:古代两个地方,指今江苏与湖北。
  • 沧壁:青灰色的山壁,意指雨水中的山体。
  • 秋声:秋天的声音,可能指风声或鸟鸣。
  • 殷勤:热情,指对他人的关心和情感。

典故解析

  • 北固楼:楼名源于历史,具有重要的地理与文化意义,常被文人所吟咏。
  • 吴楚江分:古代两地的地理分界,反映了历史上诸多文化交汇与冲突的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法平,宋代诗人,出身于士族,文才出众,擅长诗词,作品多以山水、游览为题材,情感丰富,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固楼,诗人在游览中感受到的山水之美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反映出对故土的思念及人生经历的感悟。

诗歌鉴赏

《登北固楼》通过描写北固楼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反思。诗的开头“不负南徐眼”一句,直接引出诗人此行的目的,表明他不想辜负他乡的眷顾,希望在北固楼一览美景。接着“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通过描绘山水的对比,表现出自然的壮阔,人与自然的渺小,暗示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插入了个人的情感,尤其是“半生流落恨”句,流露出对过往生活的无奈与遗憾,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思。最后以“此日重殷勤”收尾,情感愈发深沉,仿佛在呼唤着一种归属感与情感的重温。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清晰,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负南徐眼:表达诗人对南方友人的重视,希望能够带来美好的回忆。
  • 来看北固云:指诗人此行的目的,期望能欣赏到北固楼的美丽云景。
  • 金焦两山小:将两座山与江河的宏伟做对比,体现出自然的壮丽。
  • 吴楚一江分:突显江水的分隔,象征着历史文化的分歧与交融。
  • 雨气生沧壁:描绘出雨后的湿润和山壁的色彩,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 秋声起夕曛:通过声音与时间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 半生流落恨:表达诗人对人生漂泊的感慨,内心充满遗憾。
  • 此日重殷勤:在此时此刻,诗人感受到与自然、与故土的深切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水与人的情感相对比,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秋声的描述使得自然景象具有情感。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结合对故土的眷恋,表达出一种既惆怅又温暖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变幻莫测的命运与人生。
  2. :代表着稳固与永恒,但在诗中又显得渺小。
  3. :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文化的交融。
  4. 雨气:寓意着洗涤与新生,也暗示着诗人的心境。
  5. 秋声: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南徐”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2. 诗人提到的“金焦”指的是什么? a) 两座山
    b) 两条河
    c) 两个城市
    d) 两个湖泊

  3. “半生流落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遗憾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1. b) 南方
  2. a) 两座山
  3. b) 遗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困境;法平的《登北固楼》则在自然景观中更显轻灵与温情。两者虽同为登楼抒怀,但在情感的深度与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