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慈姥矶登绝顶坐月》

时间: 2025-01-11 08:06:07

踪迹元蓬蔂,天涯自往回。

秋风随去棹,夜色共登台。

石面潮初落,江头月正来。

最高思欲卧,清磬一声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泊慈姥矶登绝顶坐月
作者: 洪恩 〔明代〕

白话文翻译:

我在慈姥矶夜晚停船,登上绝顶观月。踪迹如同浮萍,天涯任我往来。秋风伴着船桨渐行渐远,夜色与我共登高台。石面上的潮水刚开始退去,江边的明月正好升起。此时我最想躺下休息,唯有一声清磬在催促我。

注释:

  • 踪迹:指行踪、足迹。
  • 元蓬蔂:形容漂浮不定的状态,像浮萍一样。
  • 去棹:指划船的动作。
  • 登台:指登上高台,观赏景色。
  • 石面潮初落:石头表面的潮水刚开始退去。
  • 江头月正来:江边的明月正在升起。
  • 清磬:清脆的磬声,常用来表示一种清雅的音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恩,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作多反映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语言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夜晚,诗人独自夜泊于江边,借此写下自己的思绪与感受,结合秋天的氛围,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清幽的夜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开篇以“踪迹元蓬蔂”引入,令人感受到诗人的漂泊与孤独,正如浮萍一般随风而动,无法确定自己的归宿感。接着,诗人通过描绘秋风、夜色、潮水和明月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深邃而恬静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反思。

“秋风随去棹,夜色共登台”一联,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秋风拂过,船桨划动,夜色渐浓,诗人似乎在与大自然进行对话。最后一句“清磬一声催”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尽管想要安静地躺下,仍旧被外界的声音所唤醒,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踪迹元蓬蔂:诗人以“元蓬”比喻自己的漂泊,表达了对不确定性的感慨。
  2. 天涯自往回:强调了人生旅途的随意与自由,仿佛无论去往何方,总能回到心灵的归属。
  3. 秋风随去棹:秋风伴随着船只的行驶,暗含时光的流逝。
  4. 夜色共登台:夜色与诗人一起升高,象征着心境的提升。
  5. 石面潮初落:描绘自然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6. 江头月正来:明月的升起,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7. 最高思欲卧:表达诗人想要放松心情,进入梦乡。
  8. 清磬一声催:清脆的磬声唤醒了诗人,象征着无法逃避的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身漂泊比作浮萍,生动形象。
  • 对仗:如“秋风随去棹,夜色共登台”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夜色如同伴侣,与诗人一同登高,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漂泊的思考,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思乡、希望与宁静。
  • 秋风:代表着时光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潮水:象征着生命的起伏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踪迹元蓬蔂”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归宿感
    • B. 漂泊不定
    • C. 自然景象
  2. 诗人夜晚登上高台的目的是?

    • A. 观星
    • B. 赏月
    • C. 休息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by 李白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洪恩的《夜泊慈姥矶》均通过夜晚的意境表达思乡情怀,前者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后者则结合自然景色与个人感悟,展现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洪恩研究》
  • 《古诗词鉴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