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时间: 2025-04-28 02:23:06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

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

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
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
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白话文翻译:

骑在马上的我经过东门,转身回望登上了孤舟。
贤良豪杰们争相送我,划着船在千里水流中行驶。
夕阳下,红色的岸边映照着,空旷的水面上烟雾渐渐消散。
我在这个薄薄的官场中忘却了世俗的纷扰,醉眼朦胧时便留连忘返。
明月照耀着古老的寺庙,林外的高楼让我向上眺望。
南风轻拂,长廊开阔,夏夜的气息如同凉爽的秋天。
江上的月光照耀着吴县,回归的梦中让我如同游荡。

注释:

  • 鞍马:骑马的工具,这里指骑马。
  • 裴回:转身、回头的意思。
  • 孤舟:一只孤独的船。
  • 贤豪:有德行的士人和豪杰。
  • :划船的意思。
  • 薄宦:指的是官职不高的文人。
  • 忘机括:忘却世俗的机巧和纷扰。
  • 淹留:停留、逗留。
  • 古寺:古老的寺庙。
  • 林外:树林之外。
  • 南风:从南方吹来的风。
  • 长廊:长长的走廊。
  • 江月:江上的月光。
  • 吴县:古代的一个地名,今江苏省无锡市。

典故解析:

  •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与唐代的佛教文化有密切关系。
  • 吴县:指的是古代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和商贸中心,代表着繁荣与富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边塞诗和咏史诗闻名。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描写战争、风景以及人生哲理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昌龄出行时,与朋友们相送至白马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王昌龄的这首《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诗的开头描绘了骑马出行的场景,随着转身入舟,诗人将送别的情感与自然景色交织在一起。诗中“贤豪相追送”的描写,体现了友谊的珍贵与温暖,反映了诗人与朋友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以“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生动地展现了夕阳西下的宁静与美丽,恰如其分地渲染了送别的氛围。接着,诗人表达了在官场中“薄宦忘机括”的淡然态度,体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看淡。醉酒后的恍惚和留连更是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索。

最后几句,明月、古寺、高楼、南风、夏夜的描绘,形成了一幅悠远的画卷,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惆怅的感觉。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王昌龄作为诗人的深厚修养和高超技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鞍马上东门:骑在马上的我经过东门,暗示出行的开始。
  • 裴回入孤舟:转身回望,表明对故乡的牵挂。
  • 贤豪相追送:朋友们争相送别,体现友情的温暖。
  • 即棹千里流:划着船在水中行驶,象征着人生的旅途。
  • 赤岸落日在:夕阳映照红岸,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象。
  • 空波微烟收:水面上烟雾消散,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薄宦忘机括:在官场中不拘泥于世俗,表现出作者的洒脱。
  • 醉来即淹留:醉酒后留连忘返,反映内心的矛盾。
  • 月明见古寺:月光照耀下的古老寺庙,增添了诗的意境。
  • 林外登高楼:高楼远眺,象征着对未来的期许。
  • 南风开长廊:温暖的南风,带来舒适的感受。
  • 夏夜如凉秋:夏天的夜晚却如秋天般凉爽,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 江月照吴县:月光照耀着吴县,表现出对故乡的怀念。
  • 西归梦中游:梦中游荡于故乡,表达对家的思念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旅途比作“千里流”,生动形象。
  • 对仗:如“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增强了诗的韵律。
  • 意象:月、舟、岸、烟等意象交织,丰富了诗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送别与思乡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世俗的淡然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怀念。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幽深的哲理与人情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旅途与奔波。
  • :象征着人生的流动与变化。
  • :代表思乡与孤独。
  • :象征着归属与停留。
  • :表示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贤豪相追送”中的“贤豪”指的是: A. 有德行的士人和豪杰
    B. 官位高的人
    C. 有钱的人

  2. “月明见古寺”中的“古寺”指的是: A. 新建的寺庙
    B. 历史悠久的寺庙
    C. 小庙

  3. 诗中表达的主题主要是: A. 友谊与思乡
    B. 忧国忧民
    C. 生活的乐趣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昌龄与李白的送别诗虽在主题上相似,但王昌龄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李白的《送友人》中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激烈,而王昌龄则注重情景的交融与内心的平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王昌龄的诗作及其背后的情感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