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送李十二》

时间: 2025-01-22 05:23:41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意思解释

巴陵送李十二

原文展示: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白话文翻译:

在巴陵洲上摇曳的水草分隔着岸边,清澈的江水把我想对你说的话,随风传递。远山高耸,秋天的城镇色彩看不见了,日暮时分,芦苇在空中摇曳,水面上浮现着云影。

注释:

  • 巴陵洲:指的是长江上的一个小洲,位于湖南岳阳附近,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区。
  • :指水中的小洲或沙滩。
  • 清江:指清澈的江水,这里特指长江。
  • 传语:指传递消息或言语。
  • 山长:山高而远,表示视野所及的山脉很长。
  • 秋城色:指秋天时城市的色彩,常常联想到凋零的景象。
  • 蒹葭:指芦苇,常用来象征柔弱和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季凌,号少伯,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咏古诗,诗风豪放,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和自然景象,尤其在描写离别、思乡等题材上有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巴陵送李十二》写于王昌龄与友人李十二的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巴陵的自然风光,渲染了离别的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巴陵洲的自然美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开篇的“摇曳巴陵洲渚分”,描绘出水草在江水中随风摇曳的景象,展现了一种生机与活力,仿佛在为送别的友人送去温暖的祝福。接着“清江传语便风闻”,则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诗人希望通过自然的力量将自己的心声传递给友人。

而“山长不见秋城色”一句,透出一种遥远与孤独感,山的高耸与城镇的秋色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离别时的无奈与不舍。最后一句“日暮蒹葭空水云”则将景象与情感结合,日暮时分的芦苇摇曳在水面上,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愁苦,水面与云影的交融更是增添了一层忧伤的色彩,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邃的意境。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美,又有深厚的人情,展现了王昌龄的高超艺术技巧和深邃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摇曳巴陵洲渚分:描绘巴陵洲的水草摇摆,渚分指的是水面和岸边的分隔,传达出一种轻盈与自然的美感。
  • 清江传语便风闻:清江的声音如同风一样传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寄托。
  • 山长不见秋城色:山的高远阻隔了视线,秋天的城市色彩隐隐可见,传达出一种遥远的孤寂感。
  • 日暮蒹葭空水云:日落时分,空荡荡的水面上,芦苇摇曳,云影漂浮,表达了离别的沉重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摇曳”和“传语”,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意象:如“清江”、“秋城色”、“蒹葭”,都富有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意味。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增强了诗的表达力。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巴陵洲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巴陵洲: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友谊。
  • 清江:代表纯净与希望。
  • 秋城色:暗示离别后的孤寂与凋零。
  • 蒹葭:象征柔弱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昌龄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明代
    C. 唐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巴陵洲”位于哪个省? A. 湖北
    B. 湖南
    C. 浙江
    D. 江西

  3. “山长不见秋城色”中的“山长”是指什么? A. 山高且远
    B. 山长得美
    C. 山的颜色
    D. 山的形状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李白《送友人》:

李白在《送友人》中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但更强调旅途的艰辛与期待的重聚,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