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

时间: 2025-01-26 02:58:43

襄阳有佳山,名著无如岘。

尝休贤达足,我独愧未践。

君侯把麾符,政暇兴不浅。

命车极登临,旌旆随谷转。

心思关钜平,息树宜勿剪。

于今戴清风,整整如冠冕。

高碑本堕泪,雨渍至苔藓。

庙祠委榛芜,奚劝千载善。

驰章动天听,口以功烈侔。

果闻帝曰俞,恢宇明祭典。

哦诗序其事,笔锐犀可剸。

景无一发遗,粲若丹青展。

乃知览观时,非止在游衍。

声气异工同,美从江汉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襄阳有佳山,名著无如岘。
尝休贤达足,我独愧未践。
君侯把麾符,政暇兴不浅。
命车极登临,旌旆随谷转。
心思关钜平,息树宜勿剪。
于今戴清风,整整如冠冕。
高碑本堕泪,雨渍至苔藓。
庙祠委榛芜,奚劝千载善。
驰章动天听,口以功烈侔。
果闻帝曰俞,恢宇明祭典。
哦诗序其事,笔锐犀可剸。
景无一发遗,粲若丹青展。
乃知览观时,非止在游衍。
声气异工同,美从江汉显。

白话文翻译:

在襄阳有一座美丽的山,名声远播,尤其是岘山。曾经我也想过与贤士们在此休憩,但我感到自己未能亲自践行。君侯执掌权柄,政务繁忙,但他仍然得以享受山水之乐。我得命驾车登山,旌旗随着山谷的风轻轻摇曳。心中思绪如同巨大的平原,树木应当保持自然状态,不宜随意修剪。如今我如同戴上清风,整个人都感到清爽如同冠冕。高大的碑石本应流泪,如今却被雨水浸润,长满苔藓。庙宇和祠堂被杂草覆盖,难以劝诫后代行善。我的文章传遍四方,口口相传的功德和声誉相匹敌。果然听闻帝王对此表示肯定,恢弘的祭典也因此而盛大。吟诵诗歌叙述其事,笔触如同锐利的犀角一般。风景没有一处被遗落,璀璨如同展现的丹青。于是我明白,观赏这些景象并不仅仅是游玩消遣,声与气虽各有不同却同样精致,美在江汉之间显现。

注释:

  • 佳山: 美丽的山。
  • : 岘山的简称,意指出众的山。
  • 君侯: 指的是拥有权力的君主或官员。
  • 麾符: 指挥的权杖,象征权力。
  • 旌旆: 旗帜,象征威仪与权力。
  • 息树: 让树木保持自然状态,不修剪。
  • 戴清风: 形容人清新、爽朗的状态。
  • : 形容碑石的悲伤,象征历史的沧桑。
  • 庙祠: 寺庙和祠堂,供奉先人的地方。
  • 驰章: 传播名声的文章。
  • 帝曰俞: 帝王对此表示赞同。
  • 恢宇明祭典: 盛大而明亮的祭典。
  • 丹青: 绘画的颜色,象征美丽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裴煜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他的诗作多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岘山》创作于作者游览岘山时,借山水之景表达自己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悟,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我反省的情感。

诗歌鉴赏:

《岘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岘山的美景,引发了诗人对历史、功名和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起初,诗人对岘山的赞美引入了对自我的反思,表达了对未能亲身经历与贤士共游的愧疚。接着,诗人描绘了君侯的政务和闲暇,表现出即使身处权力中心,依然渴望自然之美。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通过描写碑石的泪水和庙祠的荒芜,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变化,表达了对后代的深切期望。

整首诗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文的沉重。诗中“声气异工同”的表述,传达了艺术与自然的共鸣,提醒读者在忙碌与浮华中仍需关注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最终,诗人通过对岘山的观察与思考,揭示了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游玩,而在于对自然、历史和自身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襄阳有佳山: 描述地点与景观,引入主题。
  2. 名著无如岘: 指岘山的声名远播。
  3. 尝休贤达足: 反映诗人对与贤达之士共游的向往。
  4. 我独愧未践: 表达诗人未能实现这一愿望的愧疚。
  5. 君侯把麾符: 描述君侯的权力地位。
  6. 政暇兴不浅: 表示即使忙于政务,仍能享受山水。
  7. 命车极登临: 叙述诗人受命登山的情景。
  8. 旌旆随谷转: 描绘风中旗帜摇曳的生动场景。
  9. 心思关钜平: 表达心中思绪的广阔。
  10. 息树宜勿剪: 提醒应保持自然的状态。
  11. 于今戴清风: 象征诗人心境的清新。
  12. 整整如冠冕: 指精神状态的端庄。
  13. 高碑本堕泪: 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惋惜。
  14. 雨渍至苔藓: 描述时间的沉淀与变迁。
  15. 庙祠委榛芜: 反映庙宇遭受荒废的现实。
  16. 奚劝千载善: 对后代传递善良的期望。
  17. 驰章动天听: 表达作品的影响力。
  18. 口以功烈侔: 强调诗人对历史的贡献。
  19. 果闻帝曰俞: 帝王的赞同是诗人心愿的实现。
  20. 恢宇明祭典: 盛大的祭典展示了传统的延续。
  21. 哦诗序其事: 诗人用诗歌记录历史。
  22. 笔锐犀可剸: 形容诗人笔力的锋利。
  23. 景无一发遗: 准确描绘自然美景的细致。
  24. 粲若丹青展: 比喻景色的绚丽如绘画。
  25. 乃知览观时: 反思游览的真正意义。
  26. 非止在游衍: 强调观景应有更深的内涵。
  27. 声气异工同: 音乐与自然之美的共鸣。
  28. 美从江汉显: 最终美的表现来自于自然。

修辞手法:

  • 比喻: “戴清风”比喻心情清新。
  • 拟人: “高碑本堕泪”使碑石具有人情。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岘山的赞美与个人感悟,传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后代的期望,体现出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山: 象征美好与自然的和谐。
  • 清风: 代表心灵的宁静与清新。
  • 碑石: 传承历史与记忆的象征。
  • 庙祠: 文化与精神的寄托。
  • 旌旆: 权力与威仪的表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岘山的美誉是由哪座城市的山所代表的?

    • A. 武汉
    • B. 襄阳
    • C. 长安
    • D. 洛阳
  2. 诗人对未能与贤士共游岘山的感受是怎样的?

    • A. 自豪
    • B. 愧疚
    • C. 无所谓
    • D. 喜悦
  3. 诗中提到的“庙祠委榛芜”是指什么?

    • A. 文化繁荣
    • B. 文化荒废
    • C. 自然美
    • D. 功名成就

答案:

  1. B. 襄阳
  2. B. 愧疚
  3. B. 文化荒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通过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与友人共酌的悠然心境,与裴煜的《岘山》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登高》:杜甫在诗中通过对高处的登临,抒发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体现了不同于裴煜的更多历史沉重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解析与欣赏》

相关诗句

襄阳有佳山,名著无如岘。下一句是什么

尝休贤达足,我独愧未践。上一句是什么

尝休贤达足,我独愧未践。下一句是什么

君侯把麾符,政暇兴不浅。上一句是什么

君侯把麾符,政暇兴不浅。下一句是什么

命车极登临,旌旆随谷转。上一句是什么

命车极登临,旌旆随谷转。下一句是什么

心思关钜平,息树宜勿剪。上一句是什么

心思关钜平,息树宜勿剪。下一句是什么

于今戴清风,整整如冠冕。上一句是什么

于今戴清风,整整如冠冕。下一句是什么

高碑本堕泪,雨渍至苔藓。上一句是什么

高碑本堕泪,雨渍至苔藓。下一句是什么

庙祠委榛芜,奚劝千载善。上一句是什么

庙祠委榛芜,奚劝千载善。下一句是什么

驰章动天听,口以功烈侔。上一句是什么

驰章动天听,口以功烈侔。下一句是什么

果闻帝曰俞,恢宇明祭典。上一句是什么

襄阳有佳山,下一句是什么

名著无如岘。上一句是什么

名著无如岘。下一句是什么

尝休贤达足,上一句是什么

尝休贤达足,下一句是什么

我独愧未践。上一句是什么

我独愧未践。下一句是什么

君侯把麾符,上一句是什么

君侯把麾符,下一句是什么

政暇兴不浅。上一句是什么

政暇兴不浅。下一句是什么

命车极登临,上一句是什么

命车极登临,下一句是什么

旌旆随谷转。上一句是什么

旌旆随谷转。下一句是什么

心思关钜平,上一句是什么

心思关钜平,下一句是什么

息树宜勿剪。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