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学诗三百,邠风最力行。
春前耕犊健,节近祭猪鸣。
檐日桑榆暖,园蔬风露清。
金丹不须问,持此毕吾生。
白话文翻译:
我少时学习了三百首诗,其中最能切实践行的是《邠风》。春天来临前,农夫正在努力耕作,接近节气时,猪的鸣叫声响起,表示要祭祀。檐下的阳光照耀在桑树和榆树上,温暖而舒适,菜园中的蔬菜在风露中显得清新。关于金丹的事不必去问,我持有这些就足以度过我的一生。
注释:
- 邠风:古代诗经中的一篇,表达农事和田园生活的乐趣。
- 金丹:指道教炼丹的“金丹”,象征长生不死的追求。
- 耕犊:指农夫耕作时,牛犊的力气。
- 祭猪鸣:指在特定节气时,进行祭祀仪式,猪的鸣叫声象征祭祀的开始。
- 檐日:指房檐下的阳光。
- 桑榆:桑树和榆树,常用作比喻,象征老年和成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以国家和个人命运为主题,作品数量庞大。
创作背景:
《邠风》创作于陆游晚年,那时他虽经历了国家的动乱,却仍怀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自然与农事的热爱,以及对长生不老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邠风》展现了陆游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珍视。前两句提到《邠风》这首诗,表明了他对古诗的学习和对其中农事的热爱,体现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在春天的农忙季节,诗人描绘了耕作的情景,表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氛。接下来的描写则是生活的细腻,阳光温暖,园蔬清新,展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最后一句“金丹不须问”则表现了他对长生的洒脱态度,不再追逐虚无缥缈的道理,而是满足于当下的真实生活。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致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哲学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学诗三百:诗人自述年轻时学习了大量诗歌,强调了对诗歌的热爱。
- 邠风最力行:在众多诗中,《邠风》是他最为实践和认同的一首,可能因为其反映的生活真实。
- 春前耕犊健:春天到来之前,农夫们开始忙碌的耕作,牛犊在田野中辛勤工作,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节近祭猪鸣:随着节气的临近,祭祀活动开始,猪的鸣叫声与农事紧密相连,表现了农村生活的节奏。
- 檐日桑榆暖:在春日的阳光下,桑树和榆树显得格外温暖,传达出一种舒适的田园气息。
- 园蔬风露清:菜园中的蔬菜在风和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清新,象征着丰收与生机。
- 金丹不须问:诗人不再追求长生不死的道教理想,而是选择珍惜当下的生活。
- 持此毕吾生:持有这样的生活态度和理念,便能度过一生,表达出一种满足与宁静。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时的学习与老年时的感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成长的过程。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乡村氛围。
- 象征:金丹象征了对长生的追求,而日常生活则象征了真实与满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绘农村的春日景象,展现了他对平淡生活的珍惜,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前耕犊: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反映出农耕文明的根基。
- 祭猪鸣:与传统习俗相结合,表现了节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 檐日桑榆:象征着温暖和富饶,构建出诗人向往的理想生活场景。
- 园蔬:象征着自然的恩赐与丰收,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邠风》中提到的“金丹”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道教的炼丹术
C. 一种古代的乐器
D. 诗人的名字 -
诗中“春前耕犊健”表达了什么意象? A. 农民的辛勤
B. 孩童的玩耍
C. 动物的奔跑
D. 田园的荒废 -
“持此毕吾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哪种态度? A. 追求名利
B. 珍惜当下
C. 忧国忧民
D. 遗世独立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白的《将进酒》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白居易:两位诗人都注重自然与生活的描写,但陆游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而白居易则更关注社会民生与人情世故。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