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蕉花样炎方识,
瘴水溪边色最深。
叶满丛深殷似火,
不唯烧眼更烧心。
白话文翻译:
红蕉花的样子在炎热的天气中才会被人识别,
在瘴气弥漫的溪边,它的颜色显得格外深沉。
叶子茂密的丛中,色泽红得如同火焰,
它不仅刺眼,更让人心中感到灼热。
注释:
- 红蕉花:指的是一种热带植物,花色鲜艳,是热带地区的代表性植物之一。
- 炎方:指炎热的地方,通常指夏季或热带地区。
- 瘴水:指带有瘴气的水,瘴气常常指湿热、病气的环境。
- 殷似火:殷,指红色、鲜亮;“似火”强调颜色的鲜艳。
- 烧眼:形容红色的强烈光亮刺眼。
- 烧心:形容内心的热情或情感被激发,心中感到炽热。
典故解析:
该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瘴气”与热带地区的湿热环境相关,常常与疾病相联系,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绅(约790—858年),字梦得,唐代诗人,生于江南,工于诗文,尤以五言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红蕉花》创作于李绅在南方的生活经历中,正值唐代繁盛时期,诗人通过对红蕉花的描写,表达对热带自然环境的感受与思考,反映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红蕉花》是一首描绘热带植物的诗作,通过生动的语言与形象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红蕉花的独特魅力。诗的开头以“红蕉花样炎方识”引入,直接指向红蕉花的鲜艳与热情,暗示了其在热带阳光下的显著地位。接着“瘴水溪边色最深”一句,通过环境的描写,突显了红蕉花在瘴气中的生存力与鲜艳的对比,表现出一种生机与活力。第三句“叶满丛深殷似火”则通过对叶子的描写,进一步加强了红蕉花的火红色调,仿佛在描绘一片热情洋溢的景象。最后一句“不唯烧眼更烧心”,从视觉的冲击延伸到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这一自然景象的深切情感。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热情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蕉花样炎方识:在炎热的环境中,红蕉花的形态和颜色变得显而易见。
- 瘴水溪边色最深:在湿气重的溪水旁,红蕉花的颜色显得更加浓郁深沉。
- 叶满丛深殷似火:茂密的叶丛中,红蕉花的色彩鲜红得像火一样,形象生动。
- 不唯烧眼更烧心:不只是让人感到刺眼,更让内心感到一种热烈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红蕉花的颜色与火焰相比较,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夸张:用“烧眼”“烧心”来表现红蕉花的色彩强烈及其带来的情感影响。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红蕉花展开,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与生命的力量,透过对色彩与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蕉花:生命、热情、活力的象征。
- 炎方:热情、生命力旺盛的环境。
- 瘴水:自然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挑战。
- 火:内心的热情与对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红蕉花》主要描写了什么植物?
- A. 荷花
- B. 红蕉花
- C. 菊花
- D. 柳树
-
诗中“烧眼更烧心”是什么意思?
- A. 颜色太亮
- B. 让人感到热情
- C. 让人感到疲惫
- D. 让人感到痛苦
-
诗的作者是谁?
- A. 王维
- B. 李白
- C. 李绅
- D. 杜甫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贾岛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诗词对比:
- 《红蕉花》 vs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前者描绘热带花卉的热情与自然美,后者则通过白雪展现北方的冷峻与孤独,二者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上形成鲜明对比,各自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绅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