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八日》
时间: 2025-01-26 01:56: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十八日 赵蕃 〔宋代〕
巴陵一月雨不休,岂惟人病天亦愁。蚕饥麦腐谷种坏,农夫田妇呼天求。巴邑有客方倦游,杭湖欲归思具舟。冥冥政尔羡归雁,拍拍安得从轻鸥。远书数月绝不得,尔穷故与吾仿佛。或云此雨只此域,又道淋淫遍江国。夜来痛饮不知极,终日破床成兀兀。感期风雨忆江东,诗就鸟栖窗纸黑。
白话文翻译:
在巴陵这个地方,一整个月雨都没有停过,不仅人们感到痛苦,连天也似乎在忧愁。蚕因为饥饿,麦子因为潮湿而腐烂,谷种也坏了,农夫和田妇只能向天祈求。在巴邑有个客人正感到旅途的疲惫,想要回到杭湖,正在准备船只。他心中暗暗羡慕那些归雁,希望能像轻鸥一样自由飞翔。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收到远方来的信了,你的困境和我差不多。有人说这场雨只限于这个地区,又有人说它已经遍布整个江国。昨晚痛饮到不知极限,整日躺在破床上,感觉自己像是醉得站不稳。感受到这风雨,让我想起了江东,诗写完了,鸟儿也栖息在窗外的黑夜中。
注释:
- 巴陵:地名,今湖南岳阳一带。
- 冥冥:暗暗地。
- 政尔:正是。
- 拍拍:形容飞翔的样子。
- 轻鸥:轻盈的海鸥,比喻自由自在。
- 远书:远方来的信。
- 淋淫:连绵不断的雨水。
- 兀兀:形容醉态或昏沉的样子。
- 江东:长江下游以东地区,今江苏、安徽一带。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子固,号南塘,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社会现实。这首诗描绘了巴陵地区连绵不断的雨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以及诗人自身的困顿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巴陵地区连绵不断的雨水,反映了自然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诗中,“蚕饥麦腐谷种坏,农夫田妇呼天求”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因灾害而遭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同时,诗人通过“冥冥政尔羡归雁,拍拍安得从轻鸥”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状的不满。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巴陵一月雨不休”:开篇即点明地点和天气状况,强调雨水的连绵不断。
- “岂惟人病天亦愁”:不仅人们感到痛苦,连天也似乎在忧愁,运用拟人手法。
- “蚕饥麦腐谷种坏”:具体描绘雨水带来的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 “农夫田妇呼天求”:农民无奈只能向天祈求,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 “巴邑有客方倦游”:诗人自述旅途的疲惫。
- “杭湖欲归思具舟”: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
- “冥冥政尔羡归雁,拍拍安得从轻鸥”:运用比喻,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 “远书数月绝不得”:表达了与外界隔绝的孤独感。
- “或云此雨只此域,又道淋淫遍江国”:对雨水的范围进行描述,增加了诗歌的广度。
- “夜来痛饮不知极,终日破床成兀兀”:描绘了诗人的颓废状态。
- “感期风雨忆江东,诗就鸟栖窗纸黑”:结尾处表达了对江东的思念,以及诗歌创作的情景。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岂惟人病天亦愁”,将天赋予人的情感。
- 比喻:如“冥冥政尔羡归雁,拍拍安得从轻鸥”,用归雁和轻鸥比喻自由。
- 对仗:如“蚕饥麦腐谷种坏,农夫田妇呼天求”,句子结构对称。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巴陵地区连绵不断的雨水的描绘,反映了自然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自由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雨:象征自然灾害,给人带来痛苦。
- 蚕饥麦腐谷种坏:象征农业生产的破坏。
- 归雁、轻鸥:象征自由和归乡的渴望。
- 破床:象征诗人的颓废状态。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巴陵”位于今天的哪个省份? A. 湖南 B. 湖北 C. 江苏 D. 安徽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由的向往 B. 对战争的厌恶 C. 对权力的渴望 D. 对财富的追求
- 诗中的“冥冥政尔羡归雁”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自然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
-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反映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归乡的渴望,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融入了梦境和超现实的元素。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代诗歌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