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扶疏夏木已来禽,安石榴花出树深。 六尺纸窗明棐几,迸阶閒笋欲成阴。
白话文翻译:
茂密的夏木中已有鸟儿栖息,深处的石榴树上花朵绽放。 六尺高的纸窗透光明亮,台阶旁的竹笋即将成荫。
注释:
- 扶疏:形容树木茂盛。
- 来禽:指鸟类。
- 安石榴:即石榴树。
- 棐几:指窗台。
- 迸阶:指从台阶旁长出的。
- 閒笋:指竹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子固,号南塘,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景色的宁静与生机,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寄怀二十首》中的第九首,可能是在夏日时节,诗人观察到周围的自然景色,心生感慨而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首句“扶疏夏木已来禽”,以“扶疏”形容树木的茂盛,而“已来禽”则暗示了鸟儿的栖息,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夏日图景。第二句“安石榴花出树深”,用“安石榴花”点出了季节的特征,而“出树深”则加深了画面的层次感。后两句通过“六尺纸窗明棐几”和“迸阶閒笋欲成阴”,进一步以窗明几净和竹笋欲成的景象,传达出夏日的宁静与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扶疏”和“已来禽”描绘了夏木的茂盛和鸟儿的活跃,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
- 第二句以“安石榴花”点明季节,通过“出树深”增加了画面的深度和神秘感。
- 第三句“六尺纸窗明棐几”,以窗明几净的景象,传达出夏日的宁静和诗人的闲适心情。
- 第四句“迸阶閒笋欲成阴”,通过竹笋的生长,预示着夏日的成长和变化,寓意着生命的蓬勃发展。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扶疏”形容树木的茂盛,如同人的头发一样茂密。
- 拟人:“已来禽”赋予鸟儿以人的行为,仿佛它们是主动来到这里的。
- 对仗:诗中“扶疏夏木”与“安石榴花”,“六尺纸窗”与“迸阶閒笋”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夏日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夏日宁静与生机的喜爱,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 扶疏夏木:象征着夏日的茂盛和生机。
- 安石榴花:代表着夏日的特色和美丽。
- 六尺纸窗:象征着诗人的闲适和宁静。
- 迸阶閒笋:预示着夏日的成长和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扶疏夏木已来禽”中的“扶疏”是什么意思? A. 稀疏 B. 茂盛 C. 枯萎
- “安石榴花出树深”中的“安石榴花”指的是什么? A. 苹果花 B. 石榴花 C. 桃花
- “六尺纸窗明棐几”中的“棐几”指的是什么? A. 窗台 B. 书桌 C. 床
- “迸阶閒笋欲成阴”中的“閒笋”是什么? A. 竹笋 B. 树苗 C. 草
答案:1. B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描绘了宁静的田园生活。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这首诗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但赵蕃的诗更注重细节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